第363章:艺术大师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63章:艺术大师 (2 / 3)
        赵佶虽然年纪不大,但在法艺术方面的天赋,在这些王爷之中算是翘楚,十一岁的他,已经能完美的临摹黄庭坚的黄楷了。

        这也正是赵佶骄傲的资本,他以前也听说过杨怀仁在法艺术方面颇有见地,他的四叔嘉王就在宗族里吹嘘过多次,只是却从未见过杨怀仁有任何的墨宝流传出来。

        杨怀仁听他这么说,心中忍不住偷笑,我哪里懂什么法,小时候上美术班在废旧报纸上胡图乱画的东西不知道算不算赵佶口中的芳墨。

        不过他的优势在于他起码见过许多不同风格的法形式,有一些很多都是当今大宋还没有的,这方面倒是有逼可以装一装。

        “哦,若是此时有笔墨纸砚,在下倒是可以送王爷几个字赏析品鉴一下。”

        其实杨怀仁早看到了马车里赵佶时刻备好的文房四宝和一张写字用的小方案几,人家乘车都不忘练字,可见这小子对艺术的喜爱程度有多么深。

        赵佶急忙亲自摆下几案,铺开了散发着纸香的软片,亲自为杨怀仁研墨。

        杨怀仁也不客气,挪了挪屁股坐正,撸起袖子选了一支湖颖,闭起眼睛装作在酝酿着写点什么好。

        这些举动实际上就是杨怀仁摆谱装逼,可在赵佶眼里,却是真像是那么回事,心中还暗忖以前听闻之事他并没有当真,如今看杨怀仁如此架势,仿佛之前的传言不虚。

        杨怀仁凝思了一下,北宋时期法方面最牛的要属“宋四家”了,像赵佶最喜欢临摹的黄庭坚就是这其中之一。

        杨怀仁后世学习法的时候临摹用的字帖里,倒是有这四人的法作品,虽然大师的法意境他根本不懂,但笔法特点倒是还记得一些,于是决定用这四个人的笔法风格写一首诗出来。

        他抬头望了望窗外,马车正驶出马行街,转入汴水大街,汴水南岸一丛粉白相映的梅花正灼灼盛开,恰和梅林后的一片风月之地的亭台楼阁,交织成一幅剩冬的美景,让杨怀仁想起一首明代诗人高启的咏梅来。

        他心中默默咏唱了一遍,觉得此时此景正合此诗,于是自信的睁开双眼,写了起来。

        “淡淡霜华湿粉痕,谁施绡帐护春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