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6章 少年中国学会 (2 / 5)
如此双方再次发生激烈的争论,正如曾琦与李守常多次书信往来那样,争论不休,一个个引经据典,反驳对方观点。
到最后,争论扩大化,大家都参与到争论双方,张WT,沈泽民支持李守常的国际主义,李璜、左舜天支持曾琦的国家主义。
而同样来自四川温江的少年中国学会发起人、执行部主任的王光圻一面劝自己幼时同窗李璜等人,一面劝李大钊等人。
王光圻,四川温江人,少年中国学会发起人之一,毛ZD、张WT等人都是他介绍加入少年中国学会的,后来旅居德国,主要从事学术研究。
在1936年,44岁的王光圻忧劳成疾,病逝于德国波恩。毛ZD在北京的时候,两人来往甚密。建国后,毛ZD曾两次嘱托陈毅元帅返川时探询王光祈家属的下落,当了解到王光祈已无亲属存世时始肯作罢。
双方互不相让,先是口头争论,后来愈演愈烈,正如方冬美回忆那样:当时如有手枪,恐已血流成河亦。(历史上,双方曾经在1924年在左舜天寓所争论)。
最后大家都筋疲力尽,纷纷离去后,看着李DZ的背影。
曾琦纷纷不平,经过半天讨论,大家决定分头行动。
由左舜天继续留在北京,团结少年中国学会的同志,与李守常他们做斗争
李璜率领几个同志,回到四川,眼见为实。
曾琦则与几个同志远渡重洋,看看李守常所说的世界革命。
在一番计议之后,半个月后,李璜等人坐着火车,沿着平汉线到达武汉,准备坐船,沿江而上,到达重庆。
但一到码头,李璜大惊,须知1913年离开四川到上海求学,在这川江上,隔几天才有一艘洋人的客轮,船上不但脏乱,而且异常拥挤。
想不到短短6年时间,这川江航运竟然大为改观。6年前,这川江航运是洋人的天下,现在绝大多数船公司都是国人所开,每天直达重庆的客船竟然有三班,到荆州、到益州、到万县那当然更多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