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99)东倭国是(二) (4 / 4)
商成,谷实,真芗,还有前三口,四个人齐刷刷地把赞赏或者感激的目光投向贺岁。这才是他们真正想问或者想说的话,就是找不到一个恰当的由头来提问或者言说。既然有了贺岁搭的这个梯子,那很多事情大家就能敞开来进行谈论了。
前三口还是那付不冷不淡的表情,慢慢地说道:“连我在内,我父王一共有四位子嗣。”他不动声色就把“父皇”改为“父王”。
到了这个时候,前三口的真实身份已经不重要了;也没必要把这个问题继续纠缠下去。假如他能说动大赵帮忙,那他至少也会得到一个王爵,说不定还能爬得更高,那时候他不是宗室也是宗室;要是他说不动大赵,搬不回救兵,那即便他是真的东倭国直系宗室,王位的第一顺位继承者,那也是屁事都不顶。
谷实立刻给前三口一颗定心丸:假如东倭国真心归顺,那么前三口的事情,大赵可以帮。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睛一直看着前三口,话音也重重地落在“大和尚”三个字上,是“大和尚的事情”可以帮忙,而不是东倭国的事情可以帮忙。
前三口心领神会,立刻长揖拜谢。
谷实表明了态度,给事情定了调,但具体怎么帮,他便一筹莫展了。他长于全盘筹谋,大方略上能出主意,但说到具体执行,基本上就是俩眼一抹黑。真芗也不擅长这种事情,所以接下来就是商成的事情了。
既然是策划军事行动,商成自然是当仁不让。他把几个人都领到窗前的小案边,刷刷几笔勾勒出东倭四岛,随后便被望着地图惊讶了半天的前三口指出有误。前三口指着北方的大岛说:“那是北夷人的地方。”又指了南方的大岛说,“这岛的东南地方,现在住着一些不知道从哪里来的鬼方人。”
“鬼方人?是白人吗?”商成既惊讶又疑惑地问道。他的记忆里,白人还需要几百年之后才能爬上日本列岛,怎么现在就出现了?
前三口不知道商成所谓的“白人”是什么意思,他只能把自己知道的消息都说出来:“据说是百多年前从海上过来的。据当地的备领记述,他们的人口好象不是很多,只有几千,黑瘦矮小,面目狰狞,生性残酷好杀,且喜食人肉。这些人平时居住在海边,有时也会缘着海岸入寇本州或者四国……”
前三口自己的个头就不高,按唐尺算不及六尺,换成公制顶多一米四出头,连他都说那些鬼方人“黑瘦矮小”,那些鬼方人的个头便可想而知。商成凝神思索了一下,便找出所谓鬼方人的来历一一**各岛最早的原住民。根据他的记忆,这些岛屿上的原住民通常身高在一百一十公分上下,生性残暴,有吃人的习俗,正好符合前三口说的那些特点。只是这些原住民直到消亡在历史长河中的时候,都还停留在石器时代,居然还能在九州岛上占了一块底盘,也不知道权势滔天的藤原氏到底在东倭国搞了些什么名堂。
他一边在心头发着感慨,一边详细地询问了东倭国的地理状况,山河走向,当地特产,民生经济,以及各地领主的性格爱好能力,领民的负担轻重人心向背……问题简直是一个接着一个,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
前三口知道这是自己一辈子之中面临的最大机遇,所以抖擞起全部精神仔细作答。这其中有些地方他走过,所以回答得很详细;有些他只是道听途说,便声明不是亲眼所见;还有很多事情他也说不上来。他估计,这些问题,即便是东倭国内也不可能有人清楚全部的答案。至少他就从来没听说过谁画出了整个东倭国的地理舆图,更别提见过这样的舆图。可是,就在这位大赵的应县伯的家里,他亲眼看见应县伯随手便勾画了出来,显然是对东倭国的地理状况异常熟悉……
不止是他没见过,旁边站着的谷实和真芗同样没见过。但他们不会象前三口那样没口子地赞叹不已,而是不动声色,专心地听着、看着和思考着一一当然是思考东倭方略。至于做记录的贺岁,他是最没感触的人。他还以为,这幅潦草不堪的大概舆图,其实是商成凭记忆照着兵部的档案画出来的。
商成最后断言:能打,但周期肯定很长,至少需要三年的准备,那样才能造更大的海船以便大规模的兵力与粮秣输送。即使是这样,损失也可能很大,消耗也必然更大;而损失和消耗,基本上都来自海路运输。毕竟南线的海路天气变化异常诡异,海况艰难,十艘船能到七艘,那差不多就是运气好到狗尿到头上了。至于北方海路,大规模军事调动的话,高丽人肯定不会同意兵船靠港补给;没有高丽的港口在中途支撑,想一口气直达目的地,绝对没有丝毫的可能性。
没有办法,不管是高丽的港口还是更大的海船,都不是说能解决就能解决的事情,因此,即便大赵立刻答应出兵帮忙前三口,也差不多要到三年之后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