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九三回 秋季攻势 (1 / 2)
辽海国民议事会,以及政务院、按察司、理问司的成立,彻底摒弃了故旧的行政方式,表面上看,辽海的最高官员仍然是巡抚,巡抚衙门及监军道等,就只管理军务。
议事会成立以后,通过了政务院及下属各部的官员任命,基本还是维持了原状,毕竟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走上正轨,运转流畅。
李彦也知道,虽然这个议事会规避了朝廷的官僚系统,严格来说别人很难指责,不过肯定会有人关注,所以他必须转移大家的视线,最佳的选择无疑就是战争。
从天启二年开始,复辽军就与建奴陷入了对峙的状态,处于战略相持阶段。
建奴数次组织大的攻势,试图打破这种相持,只不过每次都在明军坚实的防守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后只能选择对峙。
建奴从战略进攻到战略相持,明军从一败再败,到稳固了防线,此消彼长之下,也可以看出双方在战争潜力上的差
李彦一直在寻找等待一个好的机会,打破这种相持状态下的平衡。\\
九月初,在国民议事会即将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秋收完之后的辽海两镇开始全面动员,动员主要是守备军团,以及地方民兵,而主力军团已经依照计划开始展开。这是一次辽海战区与辽西协同发起地攻势。对于李彦来说,他需要这场战事来转移人们对辽海正在发生的变革的关注,而对于孙承宗来说,他也需要这场战事,来化解朝中的压力。
虽然自从孙承宗天启二年上任以来的两年多时间里。辽战局势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而这种变化又是正面地。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明军没有再像辽沈、广宁之战那样丧师失地,东江、辽南、宁锦三道防线固若金汤,多次挫败建奴大军的进攻。
不仅如此,辽战虽然还是处于僵持对峙的状况。不过四镇十万大军就地筹饷,大大减少了对朝廷财政的消耗,可以说时至今日,辽东虽然依旧是大明朝野最为关注地问题,但是其造成的负担,与前几年相比。仅仅只有一半左右。\\/\
然而就算如此,在党争日趋激烈的朝中,作为东林党实干派的孙承宗,依然承受了反东林一派的诘责,随着魏忠贤权力的日益膨胀,反东林与阉党合流,朝中地形势是越来越糟糕,孙承宗的境况也愈加困难。
当然,此次秋季攻势的决策。最终还是建立在参谋部分析认可的基础上,而并不是一次唯政治驱动的军事行动。
参谋部认为,辽战双方的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虽然明军四个镇编练的精锐只有二十五个营头,不到十万人,与从前相比,并不占有优势,但这二十五个营,全部都是经过了严格训练地新军。其战斗力与往常不可同日而语。这从建奴几次大举入侵都没有成功中就能够看出。
虽然以现有的兵力和战力,想要一下子收复辽东还不可能。但是也到了可以主动出击的时候,而不必像从前一样,总是龟缩防守。
以辽南、东江、辽西三镇参谋共同推演的这次秋季攻势作战计划,明军将从这三个方向全线出击,辽西将出动三个营,并调山海镇的两个营,一共是五个营,进攻广宁、义州卫,然后配合觉华水营,推进到三岔河一线,威逼耀州、海州一线。\\
辽南镇也是五营尽出,将后方的防守交给守备军与战士动员起来的民兵,这些兵进攻或者野战或许不够,但是依托城堡坚守,已经参加过许多次,想来不会有什么问题。
辽南军这次的进攻目标,首先就是复州,至今在辽南军中海保留着复州营的设置,而为了遏制辽南的发展,从天启二年开始,建奴就在复州等地驻扎重兵,时时纵兵劫掠,不过并没有讨到好处,辽南军也多次试图攻击,不过都未能取得彻底地胜利。主攻方向,在过去地几年中,东江镇就一直都是建奴的眼中钉,建奴曾经多次试图进入朝鲜,消灭这支明军武装,几战之后,他们才发现东江军才是他们见多地,最强悍的明军,不仅没能得到好处,最终还丢失了镇江堡,让明军构建了镇江、义州防线。
在秋季攻势中,东江军将出动五到七个营,他们的目标不仅是汤站堡、险山堡,还包括更北面的凤凰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