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考察民情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章考察民情 (1 / 2)
        长期的战乱,使得北方建立之前的各郡省地方胥吏严重缺失不足,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政令缓滞不通,降低了行政效率,这无疑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个足以致命的隐患。这种隐患在平日并不明显,但到了马贼大军南上,与之跟进运作的民用、后勤、卫生、治安等工作繁重杂乱,人手短缺、效率低下的地方政府诟病,一下子就显现出来。

        增加胥吏,完备机关已成了政务总长文雁刻不容缓的要务,在文雁的主持下,一部分有真才实干的贵族子弟和大量品学兼优的学生、教士,被破格选入集团中央政府和地方机关,担任胥吏职员,为马贼效力,一展平生所学。

        北线军事终于有了新进展,九爷太子率领行营第52军团,抢先占据鬼道,随后又进兵,在事后证明这是极具远见卓识的一着,第51军法官方面急切攻打圣会巴城不得,阵脚未乱,与太子死守鬼道,苦拒十万圣骑士之功是大有关系的。

        太子虽然接收了鬼道的鬼军,但精锐并不多,因为圣骑士逃离时裹挟走了一批精锐能战的鬼军,而因缺粮哗变又逃亡了不少,兵源不足成了太子未能全功

        的主要原因。

        东南防线方面,蜘蛛虽然是女流,却也颇具一些练兵才能,副手画眉又是起于行伍的宿将,而使得原本一缺精锐,二缺操练的第17军和边军,经过前番与圣会的的实战,比起成军时期,其战斗力也已经涨了一大截,现在又通过收编民兵精壮,充实为军队核心骨干,第17军的战斗力已经今非昔比,远非初起时那种无精锐可用的状况。

        因此若非太子抢占了先机,又精熟军务,把个西北方防线稳守得如铁桶一般,荆州、江口可不一定能扛住圣会与罗刹游骑的前后夹击攻势。

        至于“中州”中部和北段关隘要地,大菊、二菊姐妹和铁头以乡兵为骨干的几个步兵军团陆续换防完毕,以关东乡兵之骁悍善战凭险固守,亦非天狗或者“罗刹帝国”树袋熊之流所能撼动。

        鉴于北方防线稳固,无论是马贼、还是圣会,再一直为此血拚到底就不符合双方目前的利益了。

        对于马贼和圣会两方面而言,眼下都须要一段时间来缓冲,乌鸦首要任务显然都是“安内”,整顿军马,扑灭各地成燎原之势的民乱;而马贼,首要的是解决西南诸部与治理民政,巩固地盘之类的问题。因此双方对边境一带的争夺,也就暂时消无声息的画上

        了个奇怪的句号。

        随着圣会防线的巩固,与北线方面进入僵持对峙,摄政夫人寿敏紧绷了好一阵子的心弦,总算可以放松一点了。

        自从马贼大军南征,格格就一直陷入军政事务的包围,她还要一边注意周边情势的变动,一边时刻关注江南大势的变化。

        江南的形势在入冬一段时间,也未有根本的改观,似乎仍然在向着倾颓的危险境地一点点地滑过去。

        各股乱民军在荆州、湘洲、广州、福州间风驰电掣,似乎已经取得一定优势,前往围剿的光明信徒虽然人多,战斗力可实在不怎么样,不是被乱军牵着鼻子玩个半死,就是被打个落花流水,败退而逃;

        至于主要在“湘州”活动的乱民虽则被挡在了首府以西,但仍然在湘东、湘西一带的大地上纵横驰骋,攻城掠地。那冥王寿山倒是老成持重,只是闭营不战,整日的操练军马,以至于坐镇“湘州”府城的黑鹰的劾章,如雪片般飞往“天京”,难能可贵的是寿敏这时对义子的的劾章一律留中不发,倒让很多有识之士赞颂起摄政夫人的“英明”来。

        在得到“湘州”乡勇的支援下,戡乱少将黑鹰倒是打了几个不痛不痒的小胜仗,统领的两万“狼卫军

        ”精卒已经打通了湘水河沿线,“龙宗军”粮食东运“天京”的路线总算可以确保畅通,不过在总体战局来说,这样的战绩似乎有些微不足道。在综合了“内务部”的谍报之后,摄政夫人寿敏确信娘家“龙宗”集团覆亡的败局已定,“湘州”必将在几个月后真正易主。

        对数千里之外的江南形势,国府虽然非常关注,却无力参与其中,起到什么直接作用,也只能袖手旁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