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赵氏孤儿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五章 赵氏孤儿 (1 / 3)
        李承明一行继续向大山深处走去。山高风急,遍山或黄或绿的草木,阵阵清风吹来了野草的芳香,山鸟在头顶翱翔,时不时地还能看见一些小野兽跑过。

        “杨大哥,缘木求鱼和治丝益棼是什么意思?”李承明没有想明白鹤衣先生的话。

        “缘木求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意思是说爬到树上去找鱼。治丝益棼出自《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意思是说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对头,就永远不能解决问题。”杨不悔答道。

        “这个老头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他倪寿乾相识,那么会不会也认识杨隐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杨隐可能来过他这里,那么他就有可能知道我的身份,假设他知道我身份的话,他说这话的意思就是说我现在做的事是不明智的。可我现在除了跟李世民死磕又能怎么办呢?逃去突厥,那倒是可以,不过突厥在贞观三年,也被李世民给灭了,逃到那去也没用啊??????”李承明心想。

        这时候天色已近黄昏,方正指着前面的一道山沟说:“大王,前面是藏孤沟,过了藏孤沟就是东山岭,东山岭上有个智度寺,寺里的和尚早在战乱的时候逃走了,我们的人现在就躲在智度寺里。想从兰城上智度寺,只有藏孤沟一条路可走,安全的很。”

        “为什么叫藏孤沟呢?”李承明有些好奇。

        “听老人们说,春秋的时候以战功起家的晋国贵族赵氏家族,权势和声望不断膨胀,甚至让国王晋灵公都艳羡恐惧不已。心高气傲的将军屠岸贾,一直遭赵氏的轻视和排挤,在国王的默许下将赵氏一家三百口诛杀。只有一个孤儿在家臣的保护下逃了出来,曾经在这里避过难,等那个孤儿离开以后这里就该名叫藏孤沟了。”方正答道。

        “哦,原来是这样,杨大哥,反正也闲的无聊,你博古通今,就给大家讲讲这个赵氏孤儿的事!”李承明道,赵氏孤儿的故事他既看过这么一部电影,也在太学上课的时候听说过,要不他也不会在潼关竖起赵氏孤儿,切齿不忘屠岸贾的大旗来激励自己和感动部下的。他之所以让杨不悔在说一遍,是想让身边的人知道善恶到头终有报,希望他们也能像赵氏孤儿身边的忠义之士一样忠于自己。

        杨不悔点了点头道:“春秋时晋国贵族赵盾死后,赵朔袭职辅佐晋景公,将军屠岸贾在国王的支持下准备发动对赵氏的攻击,大将韩厥让赵朔逃亡,赵朔不肯,说道:只要将军答应我你不绝我赵氏后代,我死而无憾。(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屠岸贾带着军队围攻赵朔居住的府邸,杀死了赵朔和他的几个叔叔,并且尽灭其族。而这场大灾难中,只有三个人侥幸活了下来:赵朔的夫人,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赵朔的好友程婴。程婴把一个天大的秘密告诉了公孙杵臼,赵朔的妻子怀孕了。而赵朔妻在晋王宫中躲了几个月后,终于分娩,生下了一个男婴。屠岸贾很快知道了这个消息,便向宫中索要这个孩子。屠岸贾守住宫门,自己亲自进来搜索,不过孩子已经被程婴带了出去。”

        “程婴带着孩子去找公孙杵臼商议。公孙杵臼突然对程婴发问:抚育这孤儿成人与死,两者哪件难?(立孤与死孰难?)程婴回答说:死容易,抚育孤儿难。公孙杵臼便说:那请你承担难的那件事,我去承担容易的,让我先死去。二人找了一个婴儿,将其穿上赵氏孤儿的衣服??????一切安排妥当后,程婴突然向参与这次杀戮的将军告密:谁能给我千金,我马上把孩子的藏匿之处告诉他!这些将军非常高兴,最高兴的当属屠岸贾,屠岸贾马上拿出千两黄金给了程婴,程婴二话没说带着这些人到了公孙杵臼的家门前。”

        “公孙杵臼见到程婴便破口大骂:程婴你这个小人!当初蒙难你没有死,口口声声说要与我好好抚养赵氏孤儿,今天又把我卖了。你纵然是不能抚养孤儿,又怎能忍心出卖他呢!说完公孙杵臼抱起孤儿大哭道:天哪天哪!这个孩子有什么罪?请你们放过他,只杀我公孙杵臼就可以了。于是没有人相信此中有诈,他们杀了杀死了公孙杵臼和这个可怜的婴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已死,皆喜,赵氏孤儿就这样被留存了下来,被程婴藏匿在了山中,这个孩子就是日后的赵武。晋景公十五年,晋景公突然病了,当年参与杀赵氏的诸位将军来问安时,都被大将韩厥的人拿下。不久赵武回国率军攻打屠岸贾,屠岸贾被灭族。赵武成人后,程婴辞去公职,向诸大夫辞行,然后告诉赵武说:当年你家遭遇大难,我没有死,就是因为要抚育你成人,今天这个愿望达到了,赵家也复位了,我有脸去见赵朔和公孙杵臼了。赵武哭着对程婴说:您怎么能忍心离我而去呢?程婴说道:公孙杵臼把生的希望留给我,他自己选择了死,就是认为我能把你养育成人,今天事情办完了,我也该履行我之前的承诺了。说完,程婴就自杀了。《史记》上称: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程婴公孙杵臼真义士也,你们也都是好样的,日后我也要给你们建庙祭祀。”杨不悔说完以后李承明道。

        说话间李承明脚下一滑,差点被石头绊倒,打了几个趔趄。他弯腰自嘲道:“我路也不会走了,人在这山上走,就像个蚂蚁爬在了大象的身上。”

        “大象是什么?”薛仁贵问道。

        李承明一愣,心说:“我怎么给忘了,他们大部分人恐怕连大象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