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恢复名号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四章 恢复名号 (2 / 3)
        赵弘智道:“薛万彻、冯诩、冯立、王珪、韦挺、魏征、谢叔方、李艺、李孝常,这些人俱为豪杰之士,陛下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会心甘情愿地听从李承明一个娃娃的差遣呢?”

        “他们与废太子交往甚厚,恐归降之后朕会加害他们。”李世民想了想答道。

        “臣也曾经劝过废太子,早定大计,除掉陛下,可陛下现在对臣一样信任有加,他们又怎么会不知道呢?”赵弘智摇头道。

        “那你说是为什么呢?”李世民反问。

        “原因有二,一是他们顾念李承明是废太子唯一的血脉,不忍背弃,如韦挺薛万彻等人。二是废太子在民间有很高的人望,有人想接给废太子报仇为名,割据一方,称王称霸,如李艺李孝常。”赵弘智答。

        李世民点头赞同,说道:“那么依你之见呢?”

        “臣以为剿灭李承明还是得以攻心为上。”赵弘智答。

        “仔细说说。”李世民道。

        赵弘智道:“李孝常不过一无能之辈,在巴蜀也不甚的人心,而且他也无力出川,可以先不管他。关键是在黄河以北,废太子在那里深得人心,陛下可效仿废太子征刘黑闼之策,只诛首恶,不问旁凶。除李承明、李艺、李孝常三人外,余者一概赦免。另再免去山东河北幽州三地三年的赋税??????”

        “你说的这些皇帝陛下早已经照做了,也没见有多少叛逆归顺啊?”长孙无忌打断他说。

        “长孙大人不必着急,下官还没有说完。之所以没有多少叛逆归顺,臣下认为是陛下的诚意不够,为了让跟随李承明对抗朝廷的叛逆们信息陛下的诚意,臣请陛下恢复废太子和李元吉的名号,并将他们厚葬,另请陛下从自己的子嗣里过继一个给废太子,延续废太子的血脉,李承明也就不是废太子唯一的血脉了。这样一来河北局势或许真的可以指日平定。”赵弘智答。

        “赵弘智你什么意思?让皇帝恢复废太子和李元吉的名号,你是不是想告诉天下人皇帝陛下得位不正?陛下,不用理会这个酸儒,臣愿率三万精锐过黄河,臣保证一个月之内荡平黄河以北,擒李承明归长安。就算那里的人都是心向废太子又怎么样?没了领头的人他们还不是得乖乖地做老百姓。”尉迟敬德大声说道。

        李世民想了想,摇头道:“历代君主视百姓为愚民,且妄行其是,败亡者居多。其实百姓为水,当权者为舟。若能顺应水势,则舟行自顺;若逆水势而行,又妄动波涛,则舟覆亦不为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接着又说:“虞世南,照赵爱卿的意思拟诏,恢复废太子和李元吉的名号,择日厚葬。另将朕五子宜阳王李佑,过继与建成为子,改封燕王。用宝以后立刻明诏天下。”

        虞世南时任著作郎,掌宫中文翰之事。闻听李世民召唤,他急忙起身,走到李世民身后的文案前。

        赵弘智听后立起,拱手向李世民一揖道:“陛下有此思,实为天下之幸。为君者爱民如子,从善如流,何愁天下不能大治?如今大乱之后,百姓畏厌强权,正是善易教化的时候。若圣哲施化,上下同心,人应如响,不疾而速。如此一来,不出三年,天下必可大治。”

        封德彝听到这里,实在忍不住,霍地站起来道:“陛下,赵弘智为一浅薄书生,不识时务,若是听了他的,不就等于向天下人承认废太子是无辜屈死的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