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三章 皇帝议事 (1 / 3)
三品以上文官在宫内用过早膳,就遵旨到了弘文馆。弘文馆设在弘文殿的左边,这里原来是李建成的藏书之处。
李世民迁入东宫后,这里就改成了弘文馆,不过他的天策府被谢叔方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包括他以前收藏的书籍,为此李世民咒骂了谢叔方好几天。
李世民设立弘文馆的动机,与他当初设天策府文学馆是一脉相承的。他命令虞世南、褚亮遂良、姚思廉、欧阳询、陆德明、蔡允恭、萧德言等以本官兼学士,在这里或典校理,或司撰著,或兼训生徒。
不过李世民现在作为一名新皇帝,设立弘文馆不是让他们专一在这里研讨学问,也不把他们当成学究对待,主要想让他们商榷政事,参与议定礼仪、律令和朝廷制度。
李世民闲暇时候,就会漫步来此,或将他们引入内殿,与他们谈古论今,识前王之所以成败。有时候谈得兴起,会一直谈到深夜方罢。
群臣入馆片刻,就听馆外一声大喝:“皇上驾到。”
群臣急忙列队站起迎候,就见李世民不乘步舆,健步迈入馆来。
他一进门,先挥手道:“众卿不用多礼。今后入馆来议事,不用像上朝时那么严肃,散漫一些最好,此为今后的成例。”
李世民面南坐下,群臣依品秩也排列坐定。
群臣看到李世民今天心情好,心中觉得安定许多,现场的气氛顿时变得轻松起来。
玄武门之变后,突厥退兵之前,李世民每每接见群臣皆威容严肃,臣子奏事时不免心中恐惧,深恐一言不当招致雷霆震怒,因此言语行动之间常常不知所措,顾虑重重。
其实他那时也是像由心生,李承明勾结突厥入寇,想借异族人的手给建成报仇,长安城危在旦夕。李孝常,李幼良,李艺,李瑗相继造反,黄河以北乱成了一锅粥,巴蜀则完全独立,他的心情当然好不了。
现在局势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突厥已经退兵,李艺在李世绩和李靖的联手夹攻之下,已经溃不成军,正按照自己的设想往渤海郡逃窜。李幼良也已经被长孙顺德活捉,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几天就能平了李承明,等李承明一平,太子旧部就没了盼头,再取巴蜀,平李孝常不过是易如反掌的事,他怎么会心情不好呢?
李世民用目光在馆中扫了一圈,朗声说道:“朕刚即位,李承明便勾结突厥即兴兵做乱,遂有渭水之盟,如此算是暂时将边疆之事稳定下来。李承明不过是一个黄口孺子,指日便可生擒。从今日开始,大家要将全部精力用在治国之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