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三章 太子新诏 (2 / 4)
十一、宽仁慎刑,删改律令,务使宽简,使民易知。凡法不可轻立,审慎立定之后,亦不可轻废,勿使多变,至官民无所适从。言人命至重,死刑之律,须慎之又慎,凡决死囚,必由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及九卿共同议定,然后上奏皇上决断,并查核复奏三次,方准行之。
十二、严禁诬告,制反坐之法,使奸诡险诈之人,不能逞其所欲,造乱生事。
十三、尊儒崇经,以孔、孟之道教化人心。使万民知君臣之礼,明贵贱有别,移风易俗。于京城专置孔子庙堂,以孔子为先圣。重整弘文馆,精选天下文学之士,议论经史,校定书籍,分类编定,考核本源。
十四、盛开科举,使读经习文之人,奋发上进。而天下才俊,俱可罗入庙堂。
十五、大兴音乐。令太常少卿酌南北之调,考以古音,编定《大唐雅乐》,宣扬大唐文治武功,陶冶人心。
十六、修定礼仪,论等级,讲尊卑。第宅、车马、婚嫁、丧葬、祭祠及至服饰鞋帽,俱严加规定,各有差别,不准僭越。
十七、定学制,以国子监为最高学府,下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等,专录官家子弟入学,养才益国。州、县二学,准百姓子弟入读,考试合格者,可升入国子监,亦可候补为官,称之为“乡贡”。
十八、编纂史书、酌古鉴今,明知是非。着礼部、秘书省、中书省会同太史令共负其责。
诏令发出以后李世民兴奋不已,对近侍之人言道:“古时帝王,以一人之力治天下,纵天才超绝,亦有不周之处,难克始终。现在我大唐君臣同心,有若鱼水,互相切磋、共理天下,何愁不致大治。”
为了将朝事尽量经过公议,减少失误,李世民苦思之下,又定出“五花判事”之例——
天子诏令向由中书省发出,省中置中书舍人六名,分别与尚书省吏、兵、民、刑、礼、工六部相对应。平时军国政事的决定俱由中书舍人起草,事连吏部者,即以与吏部相对应的中书舍人起草,以此类推。但其余五位中书舍人也必须逐个审核诏令,署上姓名花押,故谓之“五花判事”。然后中书舍人再将诏令交付中书省长官中书令,中书侍郎核定,转至门下省。门下省黄门侍郎、给事中等人根据律法,纠查是否有违法之处,如不合法,则负责驳正。只有当一切手续都完备之后,皇上诏令才可交由尚书省各部执行。
这样一来,将来皇帝的每一道诏令,都有十数位精明干练的官员议论核定,自是极少有失误之事。
新人新气象,新皇帝还没有登基,就使朝中政令畅通,风气肃然,人人感奋,不敢玩忽推诿。而上至宰相御史,下至县官小吏,平头百姓都称赞新太子英明神武。
太极宫,朝露殿里李渊正呆坐在矮几后面。
“皇上,臣妾给您跳个舞解解闷!”张婕妤轻声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