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东战败 (2 / 2)
双方的战旗都在山风中猎猎飘扬,只是不时就会倒下几杆。正当樊舞叔见王小胡、赵杰等山东将领渐渐难以招架时,猛听见山头上爆发出阵阵呐喊,成群的河东兵奔涌下山,山下的河东兵猝不及防,顿时大乱,连樊舞叔也躲闪不及,被退下来的士卒撞着战马,险些摔落在地。他弄不清山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也不知为什么自方士卒会大乱,他也控制不住马头,向后退了几里,来到一片平缓的坡地上。
河东虽有不小的伤亡,但因此来人数众多,仍旧还是人山人海。已经拼杀了几个时辰,樊舞叔命各部燃火烧饭,他打算饱食之后再次发动大举强攻。
灶火一团团烧起来。饭还没煮熟,猛然又听得北面传来兵卒惊恐的喊叫:“叛军杀过来了!叛兵来了,快跑呀!”
这一次混乱得更厉害,连滚烫的锅灶也被踢得乱翻。原来是王小胡乘着樊舞叔不备,率军杀了过来。火光映着刀光,刀光闪着血光,数不清的骑兵和步卒狂奔乱踏,把河东兵杀得四散奔逃,谁也顾不得谁了。
其实王小胡也是在是走运,刚才袭击河东军的是阿史那萧骨的突厥骑兵。
王小胡和樊舞叔谁也没有想到会在这里遇到突厥骑兵。
阿史那萧骨的突厥骑兵在取得幽州以后原准备是避开坚城直下长安的。他们也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大唐的大量军队。
于是他们发起了突然袭击,突厥兵从山头突然奔下,打乱河东兵的部署,王小胡则帅众从背后包抄围歼。这样一来樊舞叔和李世绩满盘皆输,不但没有绕过洺州,连先头部队也被打得七零八散,死伤无数。
风刮得更紧了,像是要把山间刚刚长出绿芽的树林成片掀翻。天全黑下来,河北山东军团的军营里烧起了数百火堆。王小胡披着铠甲,外面围着一领已经破旧的战袍,挨着帐子转了一圈。他以前打仗也是如此,每次战后,他总要跑遍各个营帐,向受伤的士卒说上几句宽解的话。常言道:“士为知己者死。”正因为如此他才有有爱兵如子的好名声,他手下的将士也个个都是敢杀敢死的壮士。
大理寺卿崔善于武德九年七月十六日病殁于私邸,丧讯传来,武德皇帝,太子李世民均深自震悼。高祖李渊亲自为其著悼文,有“堂卿但去,律责谁守”之语。太子李世民于当日下敕追赠崔善刑部尚书,封莱阳县侯,其子舯如加恩门下左拾遗,赐金百两以为丧议,经政事堂公议,谥号曰“直”。崔善临终之际,在病榻之上书就一篇《论刑事疏》,丧后作为遗表由崔舯如呈递东宫。其疏洋洋三千余言,历数数朝律令之得失,最后写道:“唐继隋统,废前朝苛律,此恤民之政也。臣闻先秦以苛令亡,前汉以三章兴,陛下以戎行收天下,张弛之道,不可不察。今臣居疴不起,远游日近,诚以所责为虑。法先王之法,宣三代之教,则盛世可期;行韩李之术,逞酷吏之能,则颓风将现。臣今临疏泣零,词句难成,企陛下察知!”
翌日,太子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召集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议疏,兵部尚书杜如晦、大理寺卿戴胄、谏议大夫房玄龄、秘书省少监赵弘智等几人“参议得失”。
李世民轻轻抚着疏道:“崔善去了,朝廷又少一正人,他这份上疏,可称临终泣血之作,朕每每阅之,回思堂卿之音容笑貌,也不禁沧然泪下。今日召众卿前来,实是要议一议崔善疏中所言之政。”
他叹了口气:“依吾本心,何尝不愿宽仁治政?奈何天下板荡数十年矣,盗匪四起四方不靖,各地的治安乱到了极处,竟然有州县官员大白天在治署便建成余孽取了性命,如此王化不行,我虽欲大治,岂可得哉?崔善所言宣三代之教,然则今承大乱之后,恐怕斯民亦不易教化!”
众臣今日受召前来,本以为是为了突厥即将大举南下越过边境直扑内地的火急军情,却不料太子一开言,便将话题引到了与军事风马牛不相及的“教化”上。群臣相互看了看,却都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赵弘智却目不斜视,上前几步躬身道:“殿下此言大谬不然。”
一语甫出,群臣惊骇,唐政远较隋为宽,大臣与皇帝当廷折辩亦是经常事,但君君臣臣,臣子即使谏言,总也还要顾及太子(皇帝)的颜面,用词遣句多费踌躇。如赵弘智这般直通通指斥皇帝说错了,却实是立国以来头一遭新鲜事。便是一向以敢逆龙麟著称的相国萧瑀,也不禁为赵弘智暗自里捏了一把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