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心生退意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五章心生退意 (2 / 3)
        杜如晦笑道:“古人言万言万当,不如一默,世勣便颇得此中三味。当年在李密帐下,事未决诸将皆向前,唯世勣立而不语;待事决,诸将皆默然不敢当其任,唯世勣领之。此人讷于言而敏于行,晓进退,明起倒,多年勤慎练达恪守臣道,殊为难能啊”

        说着他嘴角带着笑意道:“那年李密身死,世勣为其备棺裹,后来他对左右说,做一天臣子便要尽一份心,这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一个道理”

        李世民闻言扑哧一笑,叹道:“看来有机会,我还要好好领教一番才是。”

        杜如晦沉吟了一下,道:“内战在即,殿下准备怎么对付楚王?”

        李世民想了想道:“叫你来就是想听听你的意思。这一仗不仅关系着长安的安危存亡,也关系着天下能否太平百姓能否安乐。这些日子我脑子里满都是军事,其他的事情都顾不上了,有时候想得头发痛,你有什么想法不妨也说来听听,决策之前集思广益,便不容易出差错”

        杜如晦想了想,不慌不忙地开口道:“殿下入主东宫,到目下为止不足一月,值此朝野瞩目的当口便逢内战,心中自然难安。这一仗打赢了还则罢了,若是输了,且不说朝廷面临迁都之危,殿下的名声威信,顿时将一落千丈。因此这一仗不仅关乎朝廷安危社稷气运,同时还干连着殿下自己的身家性命。臣以为,这一场战事表面上看虽是军事,然则实际上打的是人心”

        “哦?”李世民一愣,不由得停住了步子。他回头看了看杜如晦,笑道:“杜公请明言”

        杜如晦笑了笑道:“李承明的檄文我看过了,他所说的战后田不加赋,户不抽丁就是在和殿下抢人心因此殿下应该马上下旨卫府不再征发,非但不能征发,而且还要减租免赋,停征府军两至三年,无为治庶与民休息,善自经济将养民生,蓄国力,得民意。”

        李世民听了笑道:“你说的这些眼下虽无益于破敌,却也是谋国之言,我当会相机处断,只是若要两全其美,却是强人所难了??????”

        正说着,他却猛地收住了话头,似是忽然之间想到了什么,脸上神色不断变幻,默默前行不语,杜如晦看了看他,却不多问,径自跟在身后。

        走了片刻,二人已然出了东宫。杜如晦目送李世民上马向太极宫驰去,然后在随从的扶持下登上马车。

        紫宸殿里武德皇帝默默注视着躬身战立在自己面前的这个儿子,心中百感交集。此时的李世民一身储君服饰,面容安详神色泰然地站立在殿中,浑不似初四日夜间那副满脸杀戾须眉皆裂的嘴脸。武德心中明白,李世民此刻的神色并非出于谦恭孝顺的本心,而是来自于已经掌控一切的自信。他暗自叹了口气,苦笑着听李世民款款陈词。

        “儿臣自知父皇心中忧虑,天下可马上取之,却不可马上治之。前隋炀帝大业之前南征北讨,立下了赫赫战功,即位之后穷奢极欲黩武擅兵,最终社稷崩坏身死国灭,殷鉴不远,父皇所虑,也正是儿臣心中所想。同样的话,赵弘智也曾经和儿臣说过,儿臣以为他说的也确有道理是以今日见驾,儿臣带了他来,为的便是让他在一旁做个见证”李世民情态恳切地道。

        武德漫不经心地问道:“哦,见证?你要他见证什么?”

        李世民长长吸了一口气,坦然道:“世民所为之事,后世史笔如铁,自有公论。我欲让父皇知晓的,欲让赵弘智见证的,却是同一件事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