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突厥来袭 (3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 突厥来袭 (3 / 3)
        萧瑀一脸尴尬的退回到班中。

        见皇帝发了脾气,众大臣的心都悬了起来,再不肯轻易发言。李世民也暗自叹息,萧瑀虽说维护自己一片苦心,但做官做得未免笨了些,这道谏言上得也确实不是时候,你这忙还不如不帮呢。

        老奸巨猾的封德彝考虑了半天,跨步出班道:“陛下,微臣有本奏!”

        李渊看了他一眼,淡淡道:“哦,封卿但管奏来!”

        封德彝侃侃言道:“陛下,臣以为突厥南下无非是为了人畜与财物,陛下可依秦王所言一面调集大军做出决战之势,一面遣人讲和许与和亲,近日大雨滂沱,突厥将士疲惫,武器受雨必无心与我大战。至于如何节度诸路军马,臣以为可以秦王为主齐王副之。”他这话说的颇为滑头,既让这位性情耿直颇受李渊敬重的萧瑀有个台阶下,又让秦王府和东宫两边都能接受。

        李渊笑了笑:“是啊,让你这么一说,朕也觉的不用弄到迁都怎么严重,太子你以为呢?”毕竟让堂堂一个开国皇帝迁都以躲避突厥确实太丢人了。

        李建成不慌不忙地答道:“父皇是知兵的,此番颉利、突利在秋收之季带二十万人南下,应该是为了财物而来,必无心来犯长安,儿臣以为封大人所言及是,儿臣另请派左卫大将军杨恭仁总督后军,即刻出发抵抗突厥。”李建成见刚才迁都之事满朝大臣除了裴寂无一赞同,他是太子也不想落个畏惧突厥的名声,于是就改了想法荐李元吉与李世民一起出征的,有李元吉在前方监视,杨恭仁在后方压阵,想来李世民也生不出什么事来。只是被封德彝抢先了一步。

        李渊点了点头:“裴监,你怎么看?”

        裴寂看了看皇帝,悠然开口道:“陛下,臣虽不知兵却也清楚军国大事,多是事先揣测预料,而后逐条定下应对之策,须知战机难得稍纵即逝,望陛下早做决断。”

        裴寂这样说是有原因的,武德二年,刘武周进犯太原,唐兵无法抵御,连吃败仗。李渊正在为此发愁时,他自愿请行,被任为晋州道行军总管,并允许他便宜从事。兵抵介休时,与刘武周部将宋金刚大战结果唐兵大败,死散殆尽。裴寂仓惶逃回平阳,使晋州以东城镇全部丢失。宋金刚率部南下,逼近绛州,他又一次上表抗贼,李渊想让这位老朋友找回点面子,于是再次任命他去镇抚河东,结果还是大败而回。要是换成别人仗打成这个样子就是有十个脑袋也砍光了,而裴寂只是发交礼部审讯,不久又释放了他,并且让他官复原职。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全部愕然,这个老匹夫胆子可真大,居然把球踢给了皇帝,就是太子与秦王只怕也不敢如此。

        谁知李渊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裴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果然是谦谦君子。”

        群臣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裴寂,这老家伙也太得皇上的眷顾了吧。他们还有件事情不知道,武德六年时,裴寂与李渊在含章殿喝酒,李渊那天心情非常好,裴寂忽然跪下说:“当初起兵太原时,皇上曾经有旨说四海清平之后,准许臣归隐山林。今四海已安,臣请皇上准许臣告老还乡。”李渊含泪挽留:“现在还没有完全平定,你还的帮我。你做宰相,我为皇上,你我兄弟逍遥一生,岂不快哉!”不但不准裴寂告老还乡,每天还派一名尚员外郎轮流去裴寂府第值守。

        “父皇,儿臣也以为大哥之见可行,请父皇及早下谕,征调诸军抵抗突厥。”说话的是齐王李元吉。

        李元吉话音刚落,太极殿上的文武大员们纷纷附议,敦促皇帝下诏,即刻发兵抵抗突厥。自从武德四年以后,李建成的追随者和李世民的支持者在朝堂上就没有过统一的意见,你说东他就说西,你说南必定他就说北,这次东宫和天策府终于穿到了一条裤子里。不过这一切都得归功于老油条封德彝,是他出来这个让双方都能接受的主意。

        李渊见这次东宫和天策府同仇敌忾共御外辱,心里十分高兴,他沉吟了一下,从御座上站起来朗声道:“陈叔达,就照太子所言去拟旨,立刻下发,后勤粮草就有劳裴监辛苦几日了。”大唐李承明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