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俄国革命 (5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五十章 俄国革命 (5 / 6)
        虽然斯大林的死对于他们有触动,但是并不能改变他们的主意。

        而高尔夫的坚定支持,成为了列宁最终拍板决议的乾坤之石。

        从列宁由前线收到的详细情报中可以看出,军队没有斗志,再不能打下去了;士兵一心想回家。工人和农民都厌恶长期的战争,国民经济已经完全崩溃。就在这些日子里,德军迅速向前推进的消息不断传来。德国人利用他们的突击部队,很快攻占了不少城市。

        他指出,德国的条件,无论多么苛刻,必须立刻接受。没有别的选择,任何别的决定就等于宣布苏维埃政权的死刑。

        为了拯救,在经过激烈争吵的会议之后,彼得格勒苏维埃和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终于接受了德国的和平条件。

        和约于10月3日签订,根据和约的条款,俄国失去了126.7万平方英里的领土(包括俄国农田的27),6200万人口,26的铁路和75的钢铁工业。

        布尔什维克政权保住了,但是即便在沙皇的统治下,这个国家也从未遭受如此重大的损失和耻辱。

        在紧接着十月后的几个月里,苏维埃政权利用签订和约这样一个喘息的机会,开始在俄国中部及莫斯科、彼得格勒等主要城市,牢固地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但是,沙皇将军和官吏、地主、富农和资本家们仍不承认工人阶级的胜利。他们**起初的一些战斗中受到挫败之后,开始在工业无产阶级力量小而富农势力大的顿河地区、库班地区和乌克兰地区聚集并巩固反武装力量,继续和新生的政权进行残酷的较量。

        因此,在俄国大地上,一场暴力、仇恨和杀戮的风暴席卷全国。这是历史上最残酷的内战之一,它在**广阔的平原上展开,成千上万的人卷了进去,其规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在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共和国遭到了极大的困难。工厂停工,水路和铁路交通均告断绝。年轻的苏维埃国家面临着最可怕的敌人——饥饿。

        只有从伏尔加河下游和北高加索才能取得粮食来挽救的危机,而察里津是沿着伏尔加河到那里去的必经之路。**根据列宁的提议,派高尔夫前往察里津工作,任命他为南俄粮务总监,并让他担任代表**负责南方战场的总指挥。

        毕竟高尔夫很有能力,而且在军队中也有威望,派他前去是最为适合的。

        高尔基也借着这次机会进一步扩张了契卡的力量,在掌握的地区发动肃反,大规模的清洗社会党人中的异己分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