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七十六章 库张铁路处理办法 (3 / 4)
袁世凯等人站在青溜溜的草坡上,看着远处的河边开始围出一片地方来,似乎要盖什么建筑。
“这是准备修建的牧草培植场,像呼伦贝尔草原那边,每年补些草种,特殊培植的牧草长的很快,很密,眼下给打马跑秃了一溜,没多久就能长出来,年年如此,年年这草原就跟没有放牧过一般。像眼前这打马放牧露了土出来的,青一块黄一块,很是难看,明年就得换地方,也幸好有了呼伦贝尔那边研制的新草种。”
锡良对此很熟悉,他准备自己也开一家牧场,养些牛羊,李安生说的对,如今时代在发展,老百姓从饿肚子到能吃饱,从能吃饱到吃细粮,眼下又能隔三岔五吃些肉,将来一年年对于肉食的需求将是无比巨大。
故而,眼下投资畜牧业还是大有可为,锡良终于要实现当年的愿望,自由自在的放牧,享受自然的安宁与风暴。
满清统治者强行规定了牧民蓄养牲畜的数量,不仅是为了怕过度放牧破坏草场,也是想要让蒙古人一直如此贫穷下去。
如今李安生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培植了多种改良过的牧草,居然使得所有蒙古人不用担心放牧会损害草场。
只要内地不开垦草原为农地,蒙古人民还是有信心将畜牧业发展起来,不用逐年迁徙,这是天大的好事。
看着草场黄一块秃一块的,任凭谁心里也不好受。
李安生还说了,牧民们空余下来,可以种树,政府可以补贴,发动数十万蒙古人种树,修补草场,这些工作相当轻松。
将来到北京去任职,总要过的舒心些,别老是沙尘暴什么的,那可真受不了。
现在就要努力,可别到了后世,再来什么防沙治沙,退耕还林,荒山荒地植树造林什么。
李安生的想法,是不仅要保持草场生态,保持水土,还要主动治理沙漠,将中国的沙漠在数十年内能够治理的都治理一下,让这些沙漠尽量变为绿洲,造福国民。
不仅是内外蒙要治理,包括西北,都不能再这么下去,连黄河也要治理,这可是大工程,不将西北拿在手里,指望那些地方的野心家们,那是极为不可靠的。
袁世凯忽然想到了什么,转头询问李安生道:“安生,那五十多万的俄军俘虏,到底应该如何解决?”
东北军俘虏的俄军数目也太大了些,简直可以说是个大麻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