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对民族工业的扶持 (5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三章 对民族工业的扶持 (5 / 7)
        但是战争一结束,日本就趁虚而入,外国资本也重新卷土重来,民族棉纺织工业的辉煌昙花一现。

        李安生自然不希望看到中国的民族棉纺织工业只能如流星一般,短暂的闪耀。

        到今年为止中国已有纱锭83万枚,布机2余台,初步形成中国棉纺织工业的生产规模生产各种低支棉纱供国内市场织布之用。由织布的生产效率比手工织布提高不多,利润不大。棉布在手工织机上织造较为有利,故新兴的棉纺织工厂纺锭展快,布机增加较少。

        除了要大量种植优质棉种,在机器革新上也要加快步伐,后世中国在一战结束后的几年才开始大规模的技术革新,但是那个时候已近晚了,这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若是大生纱厂能够走上市融资的道路,我可以让上海银行帮助大生行公司债,我可以组织认购,不用担心。”

        不仅是要上市融资,李安生打算从多个方面来扶持民族棉纺织工业。

        张謇咬了咬牙,又看了看笑容满面,跟着一干上海船舶修造业的老板们谈笑风生,毅然下了决心,“行,老朽我就豁出去了,要是股东们不同意,我砸锅卖铁也要将大生纱厂大部分资产都上市融资。”

        李安生知道现在光是提供大笔的贷款还不是时候,要靠着大生纱厂树立一个典范,来带动整个棉纺织行业的展。

        生丝业也是如此,一个理,李安生既然打算扶持民族棉纺织工业,就不会错过中国的生丝业。

        鸦片战争以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内,中国的生丝业还是世界的主宰,继续辉煌过一段时间。

        可是随着美国、意大利与日本等国生丝业的崛起,使得中国的生丝业迅的走向没落、

        尤其是日本,目前生丝出口价值已经是中国的四倍,美国市场绝大多数的生丝都是日本货。

        中国丝业生产,长期停留在手工缫制的落后状态。机器生产的起步,大大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乃至后起的日本。即使在新生的机器缫丝厂中,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也存在不少的缺陷。

        因之,生产质量的低下,缺乏市场的竞争力,始终是中国生丝出口的一大困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