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打造远东最大的兵工厂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三章 打造远东最大的兵工厂 (3 / 4)
        他踌躇满志,本来想大展拳脚一番,可是,不但有掣肘,更有自己信任的人不断出岔子,很是失望。

        李安生只要不野心勃勃,他很愿意重用这样的人。

        “钢铁厂进行改造,马上会有新设备进来,一年才几千吨钢,这怎么行?最起码要三万吨钢铁年产量才能够满足自身需求。”

        为了节省成本,李安生决定自身改造,并且扶持周边企业,使得制造局在材料采购上尽量从国内购买。

        黑龙江已经有十余座三百吨的氧气顶吹高炉,受限于运输以及矿山规模,李安生不得不作出了在奉天与上海同时兴办大型钢铁厂的决定。

        在没有充足的资本时,涉足大型钢铁厂是自寻死路,如今有庞大的资金,以及技术支持,来自美国之星财团的援助,百万吨规模的钢铁厂正当其时。

        要知道,一战开打后,钢铁的价格可是翻了数番的。

        将来民族工业要发展,民族造船、机械行业的崛起,对铁路的需求,自身对钢铁的需求也是可以预期的,现在不建大型钢铁厂,将来就要后悔莫及。

        张士衡得知李安生准备将制造局的钢厂产能提高到一万五千吨每年,也是相当兴奋,如此一来,基本能够满足江南船坞以及制造局本身需求,不用向日本购买钢铁。

        “我准备将炼钢厂、熟铁厂合并,成立炼钢局,将江南船坞彻底独立为江南造船厂,原先的轮船厂、锅炉厂与水雷厂都合并一起,枪厂、枪子厂合并为枪械局,炮厂与炮弹厂合并为火炮局,将机器厂、木工厂、铸铜铁厂合并为机器局,另外厂升格为火将来也是重中之重。我们不但要提高产能,而且还要成立研发团队,在提高工人积极xìng的同时,也要提高技术研发积极包括各局各厂,凡是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技术与建议,都要重奖。”

        “其实我们的制造局引进设备与技术并不落后,关键还是制度问题,官场习气弥漫,封建官僚作风严重,管理不善,产品的废品率之高费现象之惊人,种种**行为的泛滥,让我还真是开了眼界。制造局进展缓慢,产品成本高,实效差,不大力整顿,一直如此温吞水一般,我是受不了的。既然官办的本质无法改变,那么我们就灵活些范围实行承包,官员与职工施行股权jī励,彻底商务化运作。还有,工人劳动强度大,待遇低,这也要改善。工会就不必要了成立工人福利待遇调查处,不断的让工人的福利待遇跟上时代。”

        李安生的想法很多,比如在研究局设立专mén学校,用来培养技师与技工,壮大技术团队,只是眼下事情繁杂,一时还顾忌不到。

        张士衡得到了载沣的嘉奖电报之后,知道朝廷是默许了李安生对制造局的大清洗,这个后台硬实的很,也放下心来,还在工人之间广为宣传,提高工人的认知度。

        李安生也明白无误的告诉他,他已经递了折子,奏请委任他为制造局总办,兼苏松太道道台,这也让他很是感j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