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附录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一章附录 (1 / 3)
        ----悲情的蜀汉英雄

        在赤壁大战前的荆州争夺战中,刘表之子刘琮的投降,其实质,就是向曹cāo敞开了荆州的大门。()在这种情况下,兵微将寡的刘备就只能南撤。

        刘备南撤经过襄阳,孔明当时劝他夺,他却拒绝,很可能也是无奈之举。

        因为不提双方实力上的差距(刘表的实力本就弱于曹cāo),在发生内乱的情况下,即使夺下了襄阳也很难守住。弄不好甚至还变成了困守孤城,陷入绝境。到时怕就只能指望江夏的刘琦来援了,而那个刘琦显然更不是曹cāo的对手。

        这点我们看看宋末襄阳之战的整个过程,就可以推断出来。

        所以,当时刘备的一句“吾不忍也”,颇似有点在“作秀”。

        “不忍”可能真有,但更多的,怕是“不能”。

        孔明劝刘备夺襄阳,应当是建立“人心向汉”的基础上,问题是他刚出茅庐,实际上远没有刘备对曹cāo的厉害认识更清醒。

        这样讲的主要原因是:刘备不仅一直在与曹cāo直接相抗,而且他同样深入过曹营(关羽其实是“二进宫”),所以他不可能对曹cāo不了解。

        这可不是在贬低孔明帅哥,俗话: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每个人既有长有短,也都有个成长的过程。

        历史上的诸葛亮的确是天才,但刚开始的时候,他其实比周瑜要年轻。《三国演义》只是小说之言,不能完全当真。

        刘备撤退的地点首先考虑江陵,而没有选择实际上应当更便捷的水路、顺汉水而下到江夏,与刘表的长子、江夏太守刘琦汇合,除了史书上讲的“江陵有军实”外,江陵所处的位置同样应该有着非常重要的因素。

        如果刘备撤到江陵,他就能背靠长江抵御曹军,同时和江夏的刘琦联合,不至于彻底被围困。这样,荆州要地三者有其二,他就仍能控制整个长江中部的水道。一则以后可以寻机夺回襄阳,二则将来还便于夺取四川。

        刘备撤往江陵的过程还是值得称道的,因为在如此重要的关口,他仍能带着百姓一路走来,而没有抽身先行,真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

        只不过曹cāo真的非常厉害,他一听刘备退往该处,立刻亲率五千jīng骑一rì一夜急行三百多里,在当阳长坂杀了这位“皇叔”一个措手不及。导致刘备只带了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脱逃,最终只能退往夏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