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一章 战时经济政策(上) (1 / 7)
对于广州珠江口诸多盐场(如静康、大宁、归德、黄田、东莞等)的“灶户”来说,宋景炎十四年绝对是一个不平常的年份。冰@火!中文拉牛牛la66
---------------------
古代盐的生产主要分三种:池盐、井盐、海盐。
其中产海盐的盐民一般称之为“灶户”,或“亭户”。
“池盐”主产地在后世的山西运城,也就是《宋史》中所说的“解州解县、安邑两池”。盐民称为“畦户”、或“畦夫”。
井盐则以四川等地为主。
---------------------
正月刚过,官府即来人巡视了各盐场,随即又通知他们:
“各盐场需于十rì之内,推举可信之三人,二月底某rì齐到大宁盐场议事,不得有误。”
接到官府之命,众“灶户”、尤其是被推举出的人,自然不免内心颇为揣揣,私下里更议论纷纷。
他们当然不会知道,这不仅将是对他们今后产生难以估量影响的一次招集,而且到场的官员更有朝廷的重臣、财部尚书赵与珞和刑部尚书徐宗仁。
赵与珞和徐宗仁扫视了一下神情不安的众灶户,随即彼此微微一颔首,由老赵开口说了话。
“今rì召集你等前来,大可不必惊慌,本官和徐大人到此,是奉了陛下之命来宣告,对于这个盐,朝廷有意改变过去的做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