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论策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八章 论策 (1 / 5)
        ()“安童啊,你果真认为朝廷应向天下人借钱?”

        面对帝国大汗探究的目光,安童肃然言道:“大汗,臣以为此举并无不妥。”soudu.org

        “借而用之,其后再还之,朝廷在其中不仅可以取信于民,且还能解国用燃眉之急。”

        “臣还认为,时至今rì,以民生之艰,朝廷应立即实施粮食的榷卖榷买,平抑大都物价。”

        忽必烈略怔怔地看了看他这个突然变得有些激进的后生,而安童坦然迎对他的目光。

        从某种程度上讲,当安童遵照大汗的旨意,开始转而关注于收集、了解琼州的情况时,他自身的人生轨迹,已经被改变。

        在忽必烈的支持下,桑哥于至元二十三年开始的“检核风暴”,由朝廷自上而下,越来越厉害。北元朝堂和地方上的官员,有太多的人倒了大霉。

        桑哥的确“狠”,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强化“理算”,他还奏请大汗准许,又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征理司”。

        《元史》中曾记载:自立尚书省,仓库诸司,无不钩考,先摘委六部官,复以为不专,乃置征理司,以治财谷之当追者。时桑哥以理算为事,毫分缕析,入仓库者,无不破产。

        尚书省成立后,桑哥很快就认为朝廷六部的官员查帐不得力,于是他就另设立了“征理司”,专管朝廷过去“遗漏的”钱粮追讨。在“理算”的过程中,更给别人的帐目算到了骨子里头,追帐追到了别人倾家荡产。

        前面已经说过,桑哥在中书省历年经手的项目中,都能找出“小小的茬”,那么其它地方和其他的人,自然也就更不在话下,

        客观来说,这位“圣僧”在历史上弄权的确不假,这里面实际上是忽必烈的纵容。而“检核”一事本身,却未必不对,因为老忽当政期间的官员并非都是好人。

        新、旧两个《元史》版本中,就没有明确提出任何一个在桑哥的“检核”下,被追讨、“破产者”中有谁是冤枉的例子。

        桑哥最后和阿合马一样,后来遭到了主要以蒙古大臣为首的官员攻击,其实已经足以说明有些事。

        忽必烈之所以允许桑哥设立“征理司”,怕是在他眼里,这也不过就是过去的“钩考局”。话说回来,桑哥这位“圣僧”发现的问题越多,老忽更觉得成立越有必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