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拔刺之策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章 拔刺之策 (3 / 4)
        事实上,这块处于东北方向之地所发生的每一件大事,均在我们帝国历史的下半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后世为了共和国的半岛之战,一度吵了个不亦乐乎,有人还绞尽脑汁地想证明其中的不必要性,其实根本没必要,因为有些事情也许非常简单。

        有外人在三百多年里,始终试图通过哪里来征服这块东亚之地,最后一次短的算是八年,多的算,国人抗争了整整十四年,这事刚结束才五年,就又有人来了,你说是什么感觉?

        外人几次三番地通过走廊想打进你家里,而且也不是没打进来,再看见带棍子的人又从走廊摸到你家门口,就算是条件反射,您也应该立马就有激烈的反应。没有反应?在外人眼里,说明你要么好欺负,要么就是没把这个家当回事。

        话再说回来,如果这场仗没打,它的后果就真的没人来挑刺?

        人心有时候真的就是那么回事。

        忽必烈和伯颜的真正区别在于,他表面淡定,但实际上是真正非常重视南方的哪个对手。因为按后世的话说,所谓的争霸天下,双方至少要玩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四张牌。

        而老忽就算没有后世明确的理论指导,但像他这种人,却从本能上也是知道这些的。从潜邸开始,他一步一步登上大汗之位,乃至到了以后,所做的事全都是这些。

        海都和乃颜在草原上拉起的是反对他汉化的大旗,这实际上很勉强。他们在军事层面上,总体不如北元,而经济上,就更不是帝国的对手。至于文化上,老忽至少还弄出了蒙古新字,他们有什么?

        所以,忽必烈固然重视这些“叛臣”,但他的“宽容”,甚至表现的始终成竹在胸,是因为他手中的牌一直比对方多。

        而南方的哪个小儿完全不同,老忽已经觉察到他的险恶所在了。

        有些事情是瞒不过这个老人的,而且他也绝对不会无动于衷。

        忽必烈实际上一直在每年的夏季都到上都,但他今年这次驾临,的确给了伯颜不一样的感觉。这是由于老忽先前内心里一直在权衡,没有做出最后的决断,所以显得和伯颜没有尽言。

        然而,在这个如画的夜晚,当帝国的大汗终于再抬起头来之时,他已经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断。这个决断,就是“拔刺”。因为在忽必烈的眼里,只有尽早拔掉乃颜这根身边的“刺”,他才能放手做其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