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0八章 宝行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0八章 宝行 (1 / 4)
        在景炎九年到十年的这一年多时间里,整个行朝最忙碌的衙门,肯定是户部。因为从赵与珞到户部的所有官员,均由亢奋,进而陷入疯狂。

        事实上,帝国前两期国债的发行,进行的非常顺利。尤其是第一期,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体制外的人,根本连买的机会都没有,朝廷内部就解决了。

        刘师勇干脆,他一声令下,水师的将士们至少要弄一百万的国债。当然,刘老大现在也有这个实力。帝国水师现有大、中、轻型战船共计五百艘,从整个编制上讲,有七万余人,分到每个人,人均也就十几贯。

        而他这个当老大的一发话,下面的人又多了事,竟然将国债层层分配到了每个兵士。除了新兵,所有人必须拿二十贯出来弄国债,将领们更是只多不少。

        刘老大这一上劲,张老大就更不会落后,等宋瑞身边的小秀才再将他这个兵部尚书的见解传到军中,军中之人顿时恍然大悟,结果光是禁军,就差点将所有的五百万全都给包下。

        您也不必对此大惊小怪,军中做事,上令下行,往往就是这样。

        但是,随后赵与珞就变得半疯狂,因为他被陛下的“圈天下之人钱”这个大饼给砸到了。就是整个户部也都跟着他陷入半疯狂的状态。

        想想也是,当你能整来天下所有的钱,如此伟业,它怎能不让人疯狂?更何况这还涉及到解决困扰朝廷达几百年的难题。

        毫无疑问,宋代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最发达、也是最富裕的国家。

        赵家的老大在公元960年即位后,虽然也有不少征战,但总体上施行的,还是轻徭薄赋、休生养息的政策,整个帝国的经济在这个基础上,开始逐步恢复,并在1022年仁宗即位后达到极盛。

        然而,如果去掉开始时恢复的阶段,帝国的好日子实际上大约只持续了四、五十年。到了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朝廷就开始入不敷出,已经要动用皇家内库。

        这部分的原因,是帝国在大部分的时期里,它的财政,既要满足内部的需要,又要应付外部的索取,同时还要不断地在军事上投入。这种内外的压力,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它出现许多新的举措,甚至从历史来看,是重大变革的重要原因之一。

        客观地讲,整个宋代,朝廷所有职位中最难当的,前是三司,后是户部,因为他们始终都承受着窘迫的帝国财政压力。说这些官员为此绞尽了脑汁,并不为过。

        指责王安石的人其实很不公允。如果不是当时的朝臣们玩不下去了,王荆公他怎么会走上历史的舞台?他的出山,难道不是由于当时朝里朝外越来越高的呼声?

        王安石或其它人,当时没有完全找到解决帝国财政问题的方法,一是有宋代自身体制内更深层的原因,还因为有些必要的举措,对他们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太超前了。

        要知道欧洲首次发行纸币是在十七世纪,它比煌煌大宋朝迟了有六百多年。而且就是这个做法,也是他们看了马可波罗游记所受到的启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