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字之信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字之信 (1 / 4)
        北元至元二十一年,当阿里海涯领兵进入袁州(后世江西的宜春市)时,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许这可以视作北元在南方的某种收缩。

        潭州,也即后世的湖南长沙市,是原先宋帝国荆湖南路的治所所在。北元设立湖广行省后,它的行省治所也放在了此处。

        事实上,元代对湖广行省的控制,无论是从行政上、还是从军事上来看,其重心一直在湖南。这是由于当时的广西大部分地区,只能算是蛮荒之地。再加上北地之人不耐南土的暑热,如果不是这个时空里琼州被宋室占据为乱,实际上北元应该在至元**,就从潭州北迁行省于鄂州,即后世的武昌、三国时的江夏郡。

        阿里海涯是绝对不会容忍江南西路被对手控制的,因为从地理上看,潭州与江西的袁州紧邻,它辖下的醴陵与袁州的萍乡(后世萍乡市)以省为界。而且在宋代,这里就是进出江西和湖南的交通要道之一。

        一句话,一旦宋军控制了江南西路,阿里海涯的“省会”就等于是直接暴露在别人的威胁之下。这个“假牙”焉能弃江西于不顾?

        阿里海涯实际上是在三月收到来自大都的诏令的。在这些诏令中,忽必烈除了明示给他增兵,升他为湖广行省左丞相、兼江西宣慰使,还授予他在前方生杀予夺之权,更强调了“各地不得擅弃”。

        而伯颜则以朝廷同知枢密院事的身份,向他晓以湖广行省的重要性,并要求他密切注意琼州兵是否“东下”。

        说实话,阿里海涯一点都不缺乏对荆州要地的认识,这是由于他真正的发迹,同样也始于襄阳之战。

        北元刚开始围攻襄阳时,前方主要领兵大将就为阿术、阿里海涯和刘整,当时老忽甚至还授予阿里海涯专奏之权。

        “时兵事剧,阿里海涯专入奏,能日驰八百里。”

        夺取襄阳后,阿里海涯更向老忽奏曰:“襄阳为自古用武之地,今幸而克之,宜乘胜顺流东下,宋可必平。”

        他的这个建议得到了主将阿术的赞同,并最终促成了北元的大举南征。

        所以,阿里海涯非常了解荆襄之地对于争夺江南的重要性,而且他从一个“不得擅弃”中,也体察到了忽必烈希望他保持对江西行省控制的意图。

        但是,阿里海涯的处境其实也是很困难的。

        这首先就是他的对手变了。因为,当年他之所以敢凭四万之众就掠湖广之地,是对手很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