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断句之法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三章 断句之法 (1 / 5)
        宋景炎八年,当帝国的卫王、赵昺童鞋向文天祥和谢枋得行拜师之礼时,他还不知道,这不过就是他的皇帝哥哥,在把他“染黑”了的大计中,又一个重要的步骤而已。而一旦他被彻底染黑,他的一生,就同样会免不了饱受非议。

        杨淑妃之所以突然提出要给赵昺找个老师,是因为在观看哪个“童子竞技”的过程中,有大臣委婉地向她进言:“陛下如此纵容卫王殿下,极为不妥,臣恐长此以往,卫王会荒废了学业。”

        并且他们之中,也真的有人推荐陈宜中为赵昺的老师。

        对他们的话,杨太后还是深以为然的。赵昺现在的确变得心越来越野,整天想着出去乱窜,该让他好好学点东西了。

        然而,在究竟如何为赵昺择师这件事情上,杨淑妃却并非没有自己的主张。因为她不会不注意到,随着“大难不死”的陛下年长,他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有主见。虽然这些“主见”,即使是并不过问朝政的她,在知道后,也有些感到吃惊。它们毕竟和帝国过去的传统,相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我们的帝国太后并不会对此有微词。她在历史上临死之言,“我忍死艰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尔,”已经说明,她心中所有的一切,就是“恢复赵氏天下”。只要能“复国”,一些“折腾”又算什么呢?

        只不过官家的成长过程更从另一个方面向她强调了一件事,哪就是明师的重要性。因为在变得越来越“聪明”的官家背后,是帝国最忠诚、也是最有才华的大臣之一、陆秀夫。

        她是看不上陈宜中的,过去的事实已经向她说明了一切。她心目中原先的人选正是谢枋得。谢枋得是二甲的第一名,而陆秀夫是二甲的第二十七人,她的目的,就是要为赵昺选一个既忠诚、学问又更好的老师。

        但是,在赵昺择师的这件事上,杨太后无论如何都会先征询一下官家的意见。因为从皇家的规矩上讲,这件事是不能绕过官家的,哪怕他仍然“年未弱冠”。

        她其实非常清楚,由于俞修容的关系,再加上年纪小,一直由自己领着抚养,她的确有点宠着赵昺。但作为赵昺哥哥的“官家”,其实也同样非常宠爱他的这个弟弟。

        赵昰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带着、陪着他的“昺弟”在哪个军中校场上玩、闹,又特意举办哪个“童子竞技”,就一点没有为了他弟弟开心?哪恐怕也不见得。我们的太后心里不是一点没有数。

        她同样还认为,就是哪个让赵昺爱不释手、自己闲来也非常喜欢看的、官家让国学院弄得哪些图文并茂的书,某种程度上还是为了他的弟弟。当初自己问他:“官家,这是什么书?”他的回答就是:“母后,这叫小人书。”

        你光听听名字就应该知道,这种书是专为像赵昺这样的小孩子弄的,要不,他怎么会在皇家书院里弄那么多?

        自然,赵昰和赵昺兄弟俩都还是孩子,原本又在宫里一起长大,也喜欢弄在一起。尤其是赵昺,近来更是有点粘着他的皇帝哥哥。

        可她还是没有想到,官家给了她出乎预料的答案。这个答案,并非仅仅是关于谁适合当卫王老师的问题,而是包含着对帝国重臣的评价和任用的含义在里面,它更部分地解答了朝廷现在主要架构的原因所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