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坚壁清野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七章 坚壁清野 (3 / 4)
        而在广南地区,参谋院所拟的方案也有两个,一是除了水师加大活动的力度和范围外,命邹洬率江西之军也进驻厓山,协助水师抄掠广南东路的沿海,务要拖住沿海各地的元军。二就是在同时,让张应科所部和黎德的水师,在广南西路也伸出触角,牵制哪里的元军,尽量不要让他们向广南东路转移兵力。

        可以说,兵部的谋划中,在牵制上,主要力量还是水师。

        但是,在东的心目中,所有的一切,都没有一个环节重要。而这是他根据后世的经验和《梦溪笔谈》中的记载,所得到的启示。

        沈括在《梦溪笔谈》卷十一中,曾特别有一段关于军中粮草运送的推断和描述,其大略为:“卒自携五日干粮,……,三人饷一卒,极矣,若兴师十万,辎重三之一,止得驻战之卒七万人,已用三十万人运粮,此外难復加矣。”

        他的意思就是:在宋代,军士每人可携带五天的干粮,三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已经到了极限,如果出动十万大军,辎重部队占了三分之一,能够上阵打仗的士兵只有七万人,这就要动用三十万民夫来运粮,以这个时代的条件,再扩大规模就很困难了。

        沈括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后勤供应是这个时代军队的一个难题。

        北元克服此种困难的做法,实际上就是它的抄掠战法,也就是更早的时候,孙子所说的“因粮于敌”,这就大大减少了他们对后勤的依赖。而且这个战术,还给反攻的一方带来极大的困难。“端平入洛”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因为当时的宋军,也可以说是被饥饿打败的。

        可这个战法不是没有破解之道,哪就是“坚壁清野”。

        东根本不相信元军在山区能有多大的作为,相反,他认为这里是他的强项。因为他不仅尽力强化了宋军的越野能力,而且他的手下,还有着大量的这个时代的山地步兵。

        作为山民的畲民,他们天生就是山地步兵的坯子。陈吊眼手下所谓的贼寇,更是送上门来的游击专家。所以他决定,好好收拾一下即将到来的元军。

        东在和官员、将领的议事中和众人说道:“少傅,诸位将军,从以往来看,北兵所擅长的,是因粮于敌。但朕要告诉你们,仅仅凭兵士自身所带,无论粮食还是军械,他们最多只能坚持五到七天。”

        兄弟我已经抬举他们了,后世共和国如此勇悍之军,在哪个半岛之上,开始的时候也只能进行礼拜攻势,北兵真的比他们厉害?

        “如果你们能让北兵得不到粮食和军械的补充,在即将进行的交锋中,不管他们来多少人,你们都赢定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