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坚壁清野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七章 坚壁清野 (1 / 4)
        东是于景炎八年的七月初,在文帅哥的陪同下,再次到了泉州。

        这个时候的行朝,已经由南向北控制了福建八闽之地中的五个,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和南剑州。

        宋军随后全力抢修了南剑州的州治所在,剑浦。而在漳州地区,尤其是许夫人回来以后,他们加紧完善了两个城镇的守御,漳州和漳浦。漳浦被宋军重视,是因为它在宋代扼守着从福建沿海到广东沿海的通道。

        如果您在闽江、或九龙江边上,就可以发现,江面上不断地有大大小小地船只在往剑浦和漳州运输物资和人员。

        顺便提一下,虽然帝国的水师现在还没有最后完全成军,但在水师和参谋院的共同谋划下,它的框架已基本定型。这个框架就是:在三个舰队的编制下,水师的战船,根据船只大小和武器配置,由轻到重分为三级。即配备有四十八门火炮的大型战船,二十四门火炮的中型战船,以及十六门火炮的轻型战船。其中大型战船一百余艘、中型战船两百余艘,轻型战船也有一百五十余艘。此外,另有若干备用战船。

        参谋院之所以提出建造轻型战船,是他们认为,尽管中型战船也可以用于许多内河作战,但数量上不仅不足,而且由于船的载重大、吃水深,还会限制战船的作战区域。在海面被控制的条件下,海上已无大战事,将来水师的主要任务,更多的是协助步军在内河流域作战。故此,刘师勇就又把陛下最初的炮船草图给拿了出来,并和参谋院、军械司、工部共同定下了轻型战船的规制。

        只不过由于军械的生产和分配已经侧重于步军,因此轻型炮船真正装配上火炮的,还不足一百艘。即使是这样,也还是在停滞了部分大、中型战船装配的条件下。

        在部署上,翁州的刘尚武所部,由于针对的目标主要是大江和北方沿海,所以他那里基本上全是大、中型主力炮船,有一百五十余艘。谢复和张达的两个舰队,在兵部的谋划中,眼下还要深入内河,所以轻型炮船就主要分给了他们。

        东同意了他们的意见,但他却把水师规划中的几百艘运输船只给否决掉了,因为他认为这在目前行朝的条件下,是一种浪费。

        英国和阿根廷进行马岛战争时,它哪庞大的远征混合舰队中,包含了大量征用的民船,这个方法多经济,咱们绝对应该加以借鉴。

        反观我们的帝国,宋军的编组和体制绝对是有问题的。在宋元之间的关键性战役、鲁港之战(又称丁家洲之战)中,水师夏贵以战舰二千五百艘出战。你就按驾驶战船的水手有四人算,这也有一万人是上不了阵。在宋军精简的问题上,的确是有很大的余地。

        东建议兵部和水师,采取藏船于民的做法,除了部分卖给商人外,把余下来的,包括抢来的、缴获的、淘汰下来的各种船只,全送给了在琼州和流求落户安家的渔民。当然,在给的时候也和他们立约,以三年为期,一旦需要,他们应承担帮助朝廷运输物资的职责。

        至于以后,花钱你真怕找不到船?您还真不要小看了中国百姓的胆量。

        东的这次泉州之行其实是有纪念意义的,因为这是自他到这个时代以来,第一次真正踏入了一个宋代大的城市。张世杰、苏刘义把他和文天祥等人迎进了城,但并不是大张旗鼓、而是在夜间秘密进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