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牵线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一章 牵线 (1 / 3)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5200()

        元至元二十年春的一个夜晚,从地处东安州的原北元镇国上将军、都元帅、水军万户张禧家的后院里,断断续续地传出了一些受到压抑的哭泣声。

        昨日深夜,家中忽然有来历不明之人的投。只是当少爷张弘纲在看了下人拿来的所投之后,他立刻冲出院外寻找投之人。但茫茫的夜色中,早已渺无人迹。

        独自一人时,张弘纲把手中的信看了一遍又一遍,在反复思量之后,最终进了后院,见了他的母亲。

        这是一封令他震惊的来信,因为信之人虽未署名,但却是他早认为已战死的父亲张禧。按信中所说,他不仅活着,而且现在就在琼州。

        张弘纲简直不能相信,但在仔细查看了信之后,他断定这是父亲所,因为信上是他再熟悉不过的笔迹。

        在支开了下人、只剩下母子相对之后,张弘纲向母亲转述了信中之言,张禧的夫人忍不住流下悲喜交加的泪水,她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就想立刻动身前往哪个传说中的蛮荒之地。但张弘纲劝住了她,因为在这封信之后,还有一附言。

        “某等所为,因人所托,不受分文。所持者,信义二字。凡往来信物,必封而勿视,不动分毫。三月之内,来回而已。如有差次,定有分说。立规如下:信不必署名,物宜少;欲回之信物,所投之处按某等指定。请勿相见,亦勿查证。必若如此,则后果非吾等所愿耳。”

        张弘纲实际上对这个附言琢磨了好半天。这里面既有信誓旦旦之言,当然也有**裸的威胁,但办事之人显然考虑得非常细致,而且可以推断,他们极有组织。

        可这个“因人所托”四个字,却颇为令人思量。

        张禧所的内容并不多,大致也就是问家里情况如何,他一切安好、无须挂念,只是要在琼州再待十五年才能回来。但张弘纲明白,这十五年,怕是父亲要在牢房中度过了。

        问题是,父亲找机会托人带信一次,这是有可能的,但每三个月一次,就不可想象了。可谁又会托付这种事?而更不可思议的是,天下竟然还就有人敢接下如此之事,并且分文不取。

        冷静下来的他甚至非常怀疑,自己的父亲是否真的还活在世上?毕竟四年多过去了,始终音信全无。但这种事情通常只能信其有,不可信起无。

        在和母亲细细地商量过后,他不仅小心翼翼地按对方所言行事,并且为防走漏风声,尽量不让其他的人知道。因为即便现在有疑问,那也要看是否再有第二份来信,而且此事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朝廷知道的。

        张弘纲当然不知道,能把张禧的信送达他家里,这其实意味着,琼州的军情司,已经渗透到北元的核心地带了。

        桑哥看着盒子中金光闪闪的弥勒佛,脸上露出了点笑意。在仔细地观赏了一会之后,他轻轻地合上盖子,然后向厅房走去。

        桑哥在北元朝廷中的职位现在是总制院使。所谓总制院、后又称宣政院,是元代为“掌浮图氏之教,兼治吐蕃之事”而设立的朝廷机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