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军中编制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一章 军中编制 (1 / 3)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5200()

        看着面前的一叠文稿,张世杰摸了一下自己的脸颊,他的脑子里依然在不停的琢磨。

        这些文稿中的其中一张上,帝国陛下歪歪扭扭地写了如下几行字:

        “文相、少傅,朕觉得以后将士们的军阶,可分为四等十二级。

        军士,下、中、上三级。

        尉官,少、中、上三级。

        校官,少、中、上三级。

        将者,少、中、大三级。

        另:我禁军编制,是否可立规制为军、师、旅、团、营、都、排、什、伍。”

        很多人都知道,后世这个东亚之国的军衔制,是借鉴了西方做法的。但这些军衔的名称,其实也来自于它古代军中的各种称呼,在史籍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元帅、将军、校尉、士等等这样的名词。要不然,后人也不会将外来的东西这样翻译。但西方传来的这些制度,它更清晰、明确或合理,这是显而易见的。

        《汉》上记载,(军中之)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皆秦制,以赏功劳。

        这就是秦制中著名的军功二十等级爵位,但它太复杂了,而且不好记。东既然弄了夫子们腹诽不已的所谓的“军功授田”,他自然要顺势继续弄秦制中还有的“军功爵”,但这个“新军功爵”,他也准备偷梁换柱改为采用后世的军衔制。士、尉、校、将的划分当然简单明了,由于它使用的都是过去军中的称谓,因此它也易于被军中接受。

        宋代军中的最高职位应当是节度使或枢密使,他们的月俸或军俸在宋时达到了三百贯。要注意的是,当时正规的中央禁军士兵也分为上、中、下三等,他们的月俸分别为一贯、700―500钱、400―300钱,这里面没有包括粮、衣等东西。

        可以看出,后代军制上的一些东西,实际上千百年前,我们的古人就有了啊。

        有了这个“军衔制”,东就可以再实行另一个重要的举措,宋军待遇上的标准化和制度化,以配合他的精兵政策。他下令:每一个招收来的军士,暂时月俸为500钱,经训练如未合格即辞退,而训练合格的宋军士兵留在军中既为下士,他的军俸就为一贯。在三百贯和一贯之间,分十二等,配合他的四等十二级的军中军阶。

        这个事情的处理主要是文天祥和张德,反正哪个穿越者讲了意思,他就不问了。这当然由你们商讨来定,再征询军中将士们的意见,咱不可能什么都包办代替。

        令哪个穿越者踌躇的是他计划中的宋军再整编,因为随着步军扩充的临近,宋军的编制问题已经迫在眼前。而且东自己认为,宋军的编制也需要更精练,以适应新军械的使用所带来的变化。过去宋军的什么捧日、天武、龙卫、神卫、骁猛、雄勇、骁雄、雄威等军队名称,也实在是令人眼花缭乱,他是根本记不住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