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一章 抢劫 (2 / 3)
苏刘义的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参谋院策划了半天的行动,就这样结束了?
宋军水师的水手登上了港口里的船,有水手的押着他们驾驶,没有的自己操纵,在众目睽睽之下扬长而去。由于苏刘义事先过于着重强调,抢来的东西有两成分给弟兄们,结果这帮家伙惟恐漏了,连港口里那些普通渔民的小渔船,也统统押走,泉州港彻底被洗劫一空。
蒲寿庚新造加购买的近百条船,连同一些船上的货物,就这样被掠走了,军情司事后传来的消息是,他吐了血。东是不会管这样人的死活的,他更关心的是这次水师抢劫后的处理问题。
泉州当年是帝国最大的市舶所在,它在历史上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光明之城”。在这次抢劫带回来的船中,有一百多条船是海外商人的。经过赵与珞带人查看,他们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刚到泉州港还没有来的及卸货的海船,货物主要是珠宝、香料、象牙等。另一部分船上,要么没有装满东西,如果装满的话,也主要是从泉州哪里交易的瓷器、丝绸等。
宋代的海外贸易,相比当时的世界各地,是很发达,但是,它基本上是一种不平衡的贸易,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贸易逆差。因为当时的东亚各国,虽然没有什么制成品能够与大宋交换,但他们有帝国富人们需要的消费品。
宋史《食货志》中记载:(太祖)开宝三年,以金银、缗钱、铅锡、杂色帛、瓷器,市香药、犀象、珊瑚、琥珀、珠?、镔铁、玳瑁、玛瑙、车渠、水精、蕃布、乌?、苏木等物。
也就是说,帝国是以金银、铜钱、铅锡等原料、以及布和瓷器,换来珠宝、香料等所谓的高级消费品。除了镔铁还有点用。
一方面缺钱,一方面帝国在这些奢侈品上花费了太多的财力,“(仁宗)天圣以来,象犀、珠玉、香药、宝货充?府库,……(仁宗)皇?中,总岁入象犀、珠玉、香药之类,其数五十三万有余。至(英宗)治平中,又增十万。”
就是到了高宗赵构的建炎元年,他都下诏说:“市舶多以无用之物费国用,自今有博买笃耨香环、玛瑙、猫儿眼睛之类,皆置于法;惟宣赐臣僚象笏、犀带,选可者输送。”
上行下效,说帝国的富人们为这些奢侈品一掷千金,一点都不夸大。而宋帝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这些国家又有多少人会需要?那些国家可没有那么多富裕的人。就是有,利润也是被商人们弄走了。
遥远的欧洲和中东地区因海路太长,整体的贸易量绝对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大。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的第二十五课《卡蒂萨克号》给我们提供的例子是,都十九世纪了,世界上最快速的帆船从**到英国也跑了四个月。再说这个时候,欧洲还没有掠夺了美洲,和大宋比,他们也是一个字,“穷”。就是后来他们发现美州的原因,也是想到我们这里来抢钱。那些狡猾的**商人,说不定还弄点什么象牙之类的奇珍异宝来糊弄你。
因此在贸易中,帝国的金、银、特别是铜钱,大量的流向海外。帝国早就发现了这种情况,宋孝宗淳熙九年就曾下令:“禁蕃舶贩易金银”,而且严禁向海外输出铜钱。
但东不会玩禁海,那是短视行为。相反,他要把整个东亚地区、甚至更大的范围,都纳入帝国的经济贸易体系内。
国际贸易中一个重要的事实是,绝不能钱全由你赚了,那样的贸易体系长不了。东一点都不反对贸易逆差,你应该让别人得利,这样别人才乐意加入你的贸易体系中。《老子》第三十六章怎么说来着:“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