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附录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章附录 (1 / 3)
        ----历史中的延续和匡正

        翻看我们这个东亚之国的历史,其实很容易看出在其漫长的过程中,制度上所具有的某种延续性;比如汉承秦制,以后的历朝历代又承继了很多的汉制。

        但同时也还能看到,其中有很多的“匡正”、“矫错”,以及由此带来的“变革”。尤其是在每个朝代建立之初,这点最明显。

        自然,在大统的朝代中,比如唐、宋的后期,由于种种情况的改变,制度上还会出现定的变化。

        周朝沿用了商代的“王制”(中国是从商**始称“王”),但与“商代”不同的是,它施行了“分封”。

        (周朝施行的这个“分封”,是我们这个东亚之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步,它的影响,不仅是对周、甚至于周以后都可以说前所未有,这点以后我们还会提到。)

        “秦代”是对“东周”种种乱象的矫枉,因此它采用了“集权”。它的制度设立,其实是在“周”的基础上,经历了整个东周时期,通过许多代、以及许多人的摸索,才逐渐形成。

        汉虽承秦制,但很明显它的许多做法是对“秦制”的修正。

        从南北朝时代的魏开始、包括以后的隋和唐,则是在汉制的基础上,对国家规制进行了改进;例如“三省六部”出现和“均田制”的采用。

        至于宋代,基本上每个了解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它的制度既源自于唐,又是对唐、特别是它的后期,包括五代十国所出现的种种弊端的次矫枉。它的所谓“重文轻武”并非无因。

        就是忽必烈建立的大元朝,既借鉴了许多宋代、包括前代的做法,同样进行了很多的修改;如“省”的设立,纸币的采用,以及对纸币发行上的改进。

        朱元璋的大明当然不能说没有受元代的影响,但它也不是对元代、甚至是大宋的做法进行了照搬。

        明代在军事上的个特色,是于各地设立了“卫所”。这个举措在后世也是能看到些许影子的。比如二十世纪中期的大对决当中,双方的什么“绥靖区”、“军分区”等等。

        此外,朱元璋的还有些做法,从时代来看非常超前。比如对于他的“大明律”,他就弄过他的“普法宣传”,唯恐天下百姓不知。

        就是过去戏文里的“击鼓鸣冤”,实际也是他所发明。且不管白天黑夜,只要听到鼓声,他立马就起身“接见”。在他之前,根本就没有什么民能告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