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附录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七章附录 (1 / 2)
        给铁拳众书友的再度回复

        --简单地说说宋末的逆转

        其实从后人的角度来说,尽管“厓山之战”是宋末最艰难的时刻,但其中不是没有生机。因为从遗留下来的历史资料就可以看出,虽然当时张弘范占据了出海口,但战后还是有许多人冲了出去。张世杰和部分他的手下就是其中个最明显的例子。

        这是由于,海战既不同于陆战,地域也不是般的江河湖泊,并且宋军的船只也远比对方要多,这就已经决定了,无论怎样,张弘范是根本拦不住所有船只的。

        当时正确的做法,的确是像很多人都认为的那样,应该放弃固守,起冲出去。甚至这都可以是在被困住了之后。

        那么,假如个后世之人“不幸”也加入了其中,他理应能挽救当时的结局。

        当然,这里所说的前提是,这个后世之人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取得周围人的某种信任。因为只有得到了信任,他的建议才能被其他人所采纳。而这,恐怕才是对他来说最困难的事。

        个初来乍到的人,周围的人和事、包括许多情况,他自己都还不熟悉,就想取得别人的信任,实际上并不容易。

        个人认为,“逃出去”只是在最坏、也是最差情况下的选择。

        再假如取得了别人的信任、又能有更多的时间准备(这个时间,个人估算大约是六个月),他完全可以改变“厓山之战”的胜负。

        这样说的原因基于如下的看法:

        他在这段时间里所要做的事非常简单,就是修正陆秀夫等人“造舟楫、制器械”的做法,集中主要力量造个东西,“**”。

        因为“厓山之战”的过程中,双方所进行的“跳帮、格斗、抢船,”实际上就是后世所说的“接舷战”。而**绝对是“接舷战”中的利器。

        顺便说下,当初在设计“厓山之战”时,本也可以用另外种写法。

        兄弟们应当还能记得书中这样的情节:苏刘义在督战时,他的边上有排兵士随时待命。

        这些兵士的作用就是:旦情形出现危机,他们立刻上阵,扔出身上所携带的“宋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