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发展策略的调整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九章发展策略的调整 (2 / 3)
        有成绩,也看到不足,黄历比其他人更有急迫感,更不容易满足。南洋联邦得益于比较宽松的国际环境,不象日德那样的战败国,可以发展军事工业,开始时可能拖慢经济发展的速度,但现在的军火买卖已经在弥补这个不足。以华人为主,建设属于自己的海外国家的热情和勤劳,也使南洋联邦的经济发展得以迅速进行。但同时,黄历也预想到了日德追赶上来后,与南洋联邦ji烈竞争的前景。

        虽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数值很高,但南洋联邦不过是占着人口少的优势,相当一部分产值是靠外来劳工创造的,可以说,这个数值有点虚,并不能体现南洋联邦真实的水平。

        而且,战后南洋联邦的科学技术,百分之九十多是从外国引进的,其中又有百分之八十是从美国引进的。因为“引进”比“研制”费用低、见效快。美国研制一项成果的成功率为百分之一,而目前南洋联邦的成功率为百分之六十以上。原因是南洋联邦不是“独创”而是“改进”。虽然这有取巧之嫌,但南洋联邦从四六年到五九年共引进了一万多项技术,并用了不到十五年时间、huā了仅五十亿美元左右,就把美国等西方国家用了半个多世纪、huā了两千多亿美元的研究成果学到手,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

        这种取巧式的发展能带来一时的效益,但却无法持久,黄历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所以,在即将跨入六十年代的时候,南洋联邦在黄历等人的推动下,开始对一些国家发展策略进行了调整。

        首先,在轻工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已经能满足人民日常生活需要,并能进行大量出口的形势下,经济政策将向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倾斜,利用当前世界关系极不平等,原材料价格极低的有利条件,大力造船并开展海外原料运输,促进“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

        其次,继续在财政上补贴,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新型设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政fu运用税收杠杆,扩大企业内部积累,鼓励和促进si人设备投资;采取低利息政策,向企业大量贷款;加强外贸和引进外资的管理,扶植新兴产业,适当保护弱小产业。

        借主办奥运之机,继续加大对电力、铁路、港口设施等所谓“公共工程”的投资,为企业提供廉价的电力和便利的jiāo通运输。在税收、贷款等方面大力扶植汽车、电子、jing密机械、航空、原子能等工业部mén的发展,以期在四年后的**期间推出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新颖产品,借奥运东风实现经济的加速发展。

        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的困难,南洋联邦实行多管齐下的措施: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争在五年至八年内,实现农业机械化、化féi化、良种化、水利化,将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在六零年降低移民的标准,将原来的国语六级降为四级,将原来专业技术等级要达到七级降五级,将原来所定的入籍移民数量由三千提高到六千;组织培训***,使各企业管理者掌握先进的管理办法,加强机械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鼓励资本输出和建立跨国公司,把能耗高、污染环境、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别的国家,利用别的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进行生产。

        政fu将继续重视科技教育、鼓励学习创新,并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六零年的科研教育经费在继续保持每年增长百分之五的前提下,对农业良种的培育和推广、电子工业、jing密机械、航空、原子能等项目的研究再追加三亿美元,力争在**之前生产出自主创新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

        政fu继续本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拉近贫富差距的目标,减免中低收入人群的税负,细化对富裕阶层的征税数额。继续深入并大力宣传“互济”文化,建立鼓励富人“乐善好施”的机制以及良好的税收优惠和舆论环境。富人捐赠的部分可以抵税,并且给予从事慈善活动的捐助者良好的社会信誉。

        ……………

        六零年,将是南洋联邦政fu财政投入最大的一年,超出了上一年投入的一倍有余,甚至动用了财政储备,才能够完成如此多的政策和项目。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应是每一个公民能够过上健康富裕的美好生活。“国富”之根本目的还在于“民富”。“国富而民穷”从来不是一个社会得以和谐健康发展的根本之道。

        黄历和其jing英团队早已经制定出引领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国际市场、消费和投资。而培育中间阶层则是一直坚持不懈的目标之一,培育中间层,充实中间层,扩大中间层。只有中间层扩大了,购买能力和消费水平才能大幅提高并维持稳定。中间层不仅是消费的主体,也是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由于中间层消费量的扩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从而增加服务产业人群,并引发水涨船高的增益效应。

        当然,财政出现赤字也是经过专家研讨并通过的,借鉴于发达国家的经验,一个国家是否能靠赤字加国债发展,关键在于投资者对政fu有否有充分的信任,也跟其制度架构分不开。只要保证立法与决策过程非常透明,不赖账、不拖欠利息,本国国民还是愿意购买国债支持国家建设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