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章清真西寺的阿訇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08章清真西寺的阿訇 (1 / 4)
        莲湖区,洒金桥清真西寺。

        午12:30。

        洒金桥的清真西寺位于洒金桥十字路口,地处繁华地段。

        据说现在的清真西寺已经是国传统建筑和**风格相结合的群落,楼门洞内和清真寺一样摆放着一对古旧石墩。

        据易拜罗依特博客介绍,洒金桥清真西寺所在地原来为佛教的“海会庵”,旧有大殿三间,在清光绪三十二年被改为回教国民小学校,后来因为教派之争于民国十五年,由脱离洒金桥北寺的教民集巨资购买此地改建为清真寺。适逢当时担任国民第一军第七师师长的马鸿逵到陕,遂提“清真西寺”四大字匾额而始成立。

        通常清真寺里都有阿訇全面执掌,而这座清真西寺里的执掌阿訇便是阿丹阿訇,也是烟雨婆婆信提到的那位孙正阿訇。

        阿訇(音hōng,同轰,波斯语:??????,ak混d,akhoond,或akhwand),又译阿衡、阿洪。在波斯语地区是对伊斯-兰教教师的尊称。国用以称呼伊斯-兰教宗教职业者。

        国的阿訇一般分为“开学阿訇和散班阿訇”两种,开学阿訇是指全面执掌清真寺教务工作的穆-斯林,亦称为正任阿訇。散班阿訇是指只具备阿訇职称,而未被聘请为正任阿訇的穆-斯林。阿訇经数年伊斯-兰教育与培训,替圣传教,弘扬伊斯-兰。

        孙正阿訇一直被大家尊称为阿丹阿訇,而阿丹是孙正阿訇的经名。

        所谓经名,是国穆-斯林的宗教用名。亦称教名。因多采用《**》和其它古典经籍提到的历代圣贤的名字命名,故又称起经名。

        起经名是伊斯-兰教的礼法制度之一,《提儿密济圣训集》有段圣训说:婴儿出生后父亲应在第七日“为其宰羊、命名、剃胎发”。

        伊斯-兰教法规定,对孩子的关怀、教育应从择名开始,故规定婴儿出生后,父亲应尽的义务有五项:

        1、第七日宰羊,为婴儿选择一美好的名字,以祝愿其一生吉庆;2、为男孩行割礼;3、疼爱、关怀孩子,注意其健康成长;4、经常对其进行教育、训导,使其坚守教规、礼仪和公德;5、成年后,即为其择配偶。因此,世界各地穆-斯林都很重视这一礼制。

        伊斯-兰教传入国后,国穆-斯林一般都请阿訇或德高望重的长者为其婴儿起经名,这已成为国穆-斯林的一种悠久历史传统和习惯。

        由于烟雨也是回民,所以她也有一个很好听的经名——贾米拉,其寓意美丽的意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