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零八章 演出筹备中 (2 / 3)
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因为化地域的诧异,人们对语言类包袱的笑料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像东北人喜欢二人转类型的演出形式以及包袱,相声过去不一定好使。
京津一带是相声市场,自古以来便是如此,二人转过来八成要折了鞭了。
然后南方,相声的南方市场一直很难打开,南方人对北方相声还是较慎着的,外号江南旗的张永爷在南方拼搏很多年,才把相声种子撒了下去,勉强在南方打下了相声根基。
至于台湾更是如此了,台湾地处海峡那岸,再加两地化交流不通畅,所以这种喜剧的地域类别的差距更大了。
台湾人的包袱拿到大陆很难响,大陆这边的演员过去也一样是死在台,这太正常了。
世界也是如此,这是语言类笑料的天然属性,包括外国的脱口秀,外国人听了哈哈大笑,国人完全是一副冷漠脸,化不同,笑点自然也不同。
唯一能突破这种界限的,是肢体喜剧,如卓别林还有憨豆,这都是世界性的喜剧大师,他们突破了地域和化界限。语言类喜剧人尚没有能做到如此的。
何向东的相声已经走红全国了,这不容易,他也是现在相声界唯一一个全国都红的相声艺人,这可不当年,当年走红容易,老百姓娱乐生活太少了,能听个广播都乐的不行了。
现在人家的娱乐生活多丰富啊,在这种情况他还能走红全国,那可真说明能耐了。
何向东有这本事,也跟他那些年闯荡江湖是有分不开的关系的,他跟着师父闯荡江湖十几年,走遍了祖国大地,各地人的欣赏习惯他早摸得一清二楚了,所以有此成,也在情理之了。
包袱笑料不一样,这是个问题,但也不是无解的难题,好好做本子,弄出几个好活儿来,应该不难。
接下来的几天,何向东一直在跟高笑相声团的人弄本子,这些人工神作书吧倒是认真,都在和何向东反复推敲琢磨。
现在已经把节目都定好了,活儿都弄得差不多了,高玉培对向社也很熟悉了,倒是随意了不少,他伸伸懒腰:“啊,累死我了,总算是弄好了。”
何向东起身接水喝,他说道:“累了?在工团说相声有这么累吗?”
高玉培摇摇头:“那没有,他们的本子都是现成的,拿过来能用,你们都没有现成的台本,而且这些东西都要现琢磨,太累。”
“哈哈哈……”何向东大笑几声,道:“你这都还算不错了,我至少还给你配本子了,我说相声的时候都是赤条条的,随口说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