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八章 二王(下)
在外头听到皇帝召见的声音二人抬头对视一眼,只好放下手头的事qing,踏入里间躬身行礼,臣王廷相(王守仁)见过陛下。頂點小說,”
“坐。”郑德望着二人摆了摆手,待后者俱都落座之后,很是随意地询问了一句,“最近朝廷有什么大事发生?”
刚刚坐定的王廷相只好再次再起来,拱手回答道,“回陛下的话,最近朝中除了科考之外,并无任何大事发生。只是对于陛下对朝廷职官以及学校科考调整一事,朝野上下反应颇为强烈。”
“哦,是不是又有许多人上疏劝谏或则拐弯抹角地骂我呢?”郑德笑着说了一句,见王廷相一脸尴尬的模样,便知道自己的猜测**不离十了。忍不住摇了摇头,自嘲一声,“还是太年轻了啊!”
听到皇帝这话,两人都是一愣,实在有些弄不明白皇帝说这话的意SI。只听前者接着又询问了一句,“你们说我做这些事qing是否操之过急了?”
二人对视一眼,王守仁毕竟刚刚来yu书房行走,实在有些不知该如何说。不过王廷相毕竟和郑德相chu了大半年了,又帮着后者chu理朝廷所有奏疏,自然明白朝野上下的动向和皇帝说的差不多,每天光接受大臣上疏劝谏的奏疏都接下了不下几十道了。对于这些劝谏的奏疏,王廷相在郑德的叮嘱之下,若无必要并不会进呈而是直接留中。
可以说若不是王廷相自己亲口说出来,皇帝待在宫里头很难知道每天nei阁呈递的奏疏上说了写什么。而历史上的刘瑾也是仗着这一点,糊弄正德皇帝掌控朝廷大权成为了“立皇帝”。而显然现在掌握着批红大权的王廷相,也有了成为了一代权臣的潜质,当然前提是他能够糊弄住郑德。
不过在大明军qing局和大明guo安局这两大**的耳目之下,这显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qing。历史上的刘瑾也是在掌控东厂之后间接控制了锦衣卫,才能够真正的做到糊弄正德权倾天下。王廷相现在可没有这个能耐能够拉拢严嵩与牟斌二人,明白这一点的他自然不会动什么歪脑子。勤勤恳恳的替郑德chu理朝廷所有进呈的奏疏,需要皇帝亲自过目的他也不会擅自做主,而是老老实实的告诉后者来chu理。而郑德虽然人懒归懒,当了甩手掌柜之后也不是真的对朝廷的所有事qing置之不理,当然也只是大事上面才会关心一下。
所以对于皇帝对上呈奏疏nei容心知肚明一事,在他看来是理所当然,毕竟有这两大**的存在。而且想想最近几日朝廷发生的那么多事qing,也觉得皇帝做的事qing太过于急躁了一点,正想找一个事qing和后者说道说道,没想到郑德主动提出来,倒是省去了许多麻烦。想了想便出言道,“陛下圣明,此刻朝廷正在举行科考,实在不宜发生过多的事qing,有些事qing还需要缓上一缓才好。”
郑德闻言也是颇为赞同地点了点头,他也是被自己弄出来的这些事qing搞得焦头烂额。本以为做出一番话改革其实是很简单的事qing,自己只要动一动嘴皮子手底下的人就能够帮你做好,不过现在想来实在太过于天真了。别的不说,光户部的那一摊子事qing,交给孙交chu理了大半年也没有解决。
虽然一直用“饭要一口一口吃”来鞭策自己,一直提醒自己做事qing要一件一件慢慢来,可不知不觉还是做出了许多超过自己预想的事qing。或许也是因为仗着比这个世界多了五百多年的记忆,总想要凭着自己超越这个世界的见识,立马让大明走上一条高速发展的道LU。可很多事qing是急不来的,可他还是有些等不急地想去做。
“那么两位爱卿以为,朕接下应该以哪件事qing为重。是继续推行学校以及科考改革,推行军衔制度还是对衙署以及官员任命制度的改革呢?”郑德看向二人。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微臣觉得太祖皇帝所定之科考以及学校制度颇为合理,实在没有必要再去大动干戈。”王守仁这时候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对于他这番劝谏的话,郑德却是不置可否,心里头却是忍不住暗自嘀咕了一句,“果然选择王廷相作为自己的助手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不可否认王守仁的军事才能颇高,但在真正的治理家guo天下上面,王廷相才是最为合适的人选。至少后者不会被什么祖训等条条框框束缚,为了变法敢于真正的打破常规。
他望向了一旁的王廷相,后者沉yin着道,“陛下既然已经在文武百官面前宣布对衙署等职官等一系列事qing做出一番变革,这事儿自然也只能够继续进行下去。至于学校以及科考改制的事qing却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现在却可以暂时缓一缓,不过却也不必完全放下,可以让礼部慢慢的将这件事qing琢磨透来,再颁旨下发。”
郑德点了点头,不过还是略显的有些疑huo,“那军队的事qing呢?”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