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小人物杨亚春(一)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七十六章 小人物杨亚春(一) (1 / 4)
        今年20岁的杨亚春,同仁县人士,排行第二。

        www.vodtw.com</p>

        家境殷实,杨家在同仁县县城有多处产业。尤其是杨氏米店,百年老字号,是他父亲扩展家业的根基所在。</p>

        杨亚春高毕业后,不愿经商,便一直在同仁县小学当教师——他大哥也不想他经商,跟他争家业,所以,对于杨亚春当教师这事是大力支持。所以,杨亚春的生活过的富足潇洒且安逸。</p>

        不过,杨亚春不是进步人士,他只喜欢安安静静地教,不愿意参与政治,典型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p>

        为此,哪怕是小鬼子打进同仁县县城,他也没有任何想法,依旧教他的。</p>

        杨亚春之所以投笔从戎,不是看到了小鬼子对普通百姓的祸害——说实话,小鬼子当时还没来得及祸害普通老百姓了。而是因为另外一件发生在他身边的事。</p>

        小鬼子打进同仁县县城的第二天,将县城内还没来得及逃跑或者本身不愿意逃跑的富户,在汉奸的出卖下,全都被召集起来开会。</p>

        此时的小鬼子急于增员忻口会战,过于心急,说是开会,其实根本没有说别的,而是把大家集起来,强迫大家给家里写信,要赎金。说白了,这是绑票。而且,小鬼子本身物资匮乏,讲究的是以战养战,所以,这一开始,因为物资的原因,他们不要金银钱财,只要他们急需的生活物资。</p>

        每家两千斤粮食,十斤盐巴。什么时候给送过来,什么时候把人接回家,要不然,让富户们饿着。</p>

        说实话,这点东西,对于县城内的大户们来说,其实不算多。</p>

        所以,虽然大家心里有些不甘,可面对明晃晃地刺刀,大家只能捏着鼻子认了。</p>

        家里的人为了不让自家的顶梁柱被饿着,加这点东西还能随便拿出来,自然是早早地过来拿东西赎人。</p>

        不到四个小时,二十多个富户,给鬼子贡献了五万多斤粮食和几百斤盐巴。</p>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