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一十一章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2 / 4)
        士族们再也不能轻松入仕,没有了优待,其垄断优势(政治、经济、文化)不在,而特征也渐渐模糊。

        士族的特征是什么?

        宇文温认为,其政治上的定义大概是:州郡级著姓,其父、祖、曾祖三代之中,曾经有两代人任刺史、太守或者二千石官(汉时标准)。

        那么相对于著姓的“小姓”(三流士族)是什么?

        其定义大概是县级大姓、地方豪族,父祖辈曾任州郡掾属或千石以下官吏者,亦或是父祖辈之一曾有人任刺史、太守或者二千石官者。

        如果祖辈都无人当官,那么此人家族归属于平民阶层,若是颇有田产,最多算庶族。

        简而言之,家族的“含官量”高低,是士族、庶族的区别,虽然两者都是地主阶层,却因为“含官量”不同,社会等级不同。

        一旦某个士族接连两三代人都出不了当大官的,家道中落必成定局。

        宇文温知道一个例子,那就是晋时的琅琊诸葛氏。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朝廷,其信任的佐官诸葛恢(诸葛恢的姑姑是司马睿的祖母)得重用,被时人称为“中兴三明”。

        在众多南渡士族之中,琅琊诸葛氏和琅琊王氏并称“王葛”,是一流士族。

        当时,出身陈郡谢氏的谢裒,为儿子向诸葛恢求亲,被诸葛恢拒绝,虽然言辞委婉,但诸葛恢明显看不上谢氏(你们陈郡谢氏的门第那么差,还想娶我女儿?)

        陈郡谢氏,就是后来王谢并称的“谢”,衣冠南渡后,谢氏刚开始还只是很普通的士族,甚至被一流士族认为是粗鄙暴发户,自然不被诸葛恢放在眼里。

        但是,诸葛氏的子孙仕途不如意,而谢氏却在仕途上顺风顺水,所以过了若干年,当谢裒之子谢安、谢安之侄谢玄指挥晋军在淝水和秦军决战时,诸葛氏的门第已经衰落。

        如今说到南朝世家著姓,大家都知道“王谢”,又有多少人记得最初的“王葛”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