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不负文武不负卿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九章 不负文武不负卿 (2 / 5)
        洛阳作为京城,居然发生如此暴行,本该护卫皇宫的羽林军叛乱,公然冲击官署,虐杀朝廷大臣,按说应该严加惩处首犯及从犯。

        然而最后的结果是朝廷杀了几个所谓的“元凶”,然后大事化小,“下不为例”。

        张彝父子之死,源自元魏武人集团和士人集团的严重矛盾,朝廷的官位有限,但等着当官的人太多,也就是员多阙少。

        文武集团为了争夺好的官位,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眼见着情况不妙,吏部尚书崔亮出来救火,对于如何公平选官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那就是停年格。

        停年格,为了保证大家有官做,于是不问才能,授官一律依年资分先后。

        凡有空缺职位,不问贤愚,选年资老的人优先叙用,这就是所谓停年格。

        以后世的说法,就是论资排辈用人。

        崔亮的停年格,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就连他的外甥也出言相劝,说这种做法太糊涂,简直是选官制度的大倒退,后来也有很多有识之士说,这个制度实行后,朝廷(魏国)就再选拔不出人才了。

        毫无疑问,停年格(论资排辈)是很僵化的选官制度,但王頍认为,这是无奈之举,因为当时魏国的冗官情况严重,文武之间斗得眼睛都红了,崔亮推出的这个办法,纯属救急。

        问题在于,京城贵族和士族集团要减少官位竞争者,想来个釜底抽薪,直接切断武人的上升通道,那些好官职,全都没有武人的份,于是怒火中烧的武人们,开始蠢蠢欲动。

        朝廷无力化解这个矛盾,因为员多阙少,所以只能靠崔亮提出的“停年格”来和稀泥,以求“不负文武”,结果这稀泥和了十来年还是没和下去。

        矛盾最后终于爆发,那就是六镇之乱。

        这段历史,宇文温前不久看《魏书》,大概有所了解,所以当他看到奏章里,王頍给出的解决方案时,觉得莫非自己的江山要完,所以要用一个跟“停年格”很像的办法来解决冗官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