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九章 威胁 (1 / 3)
郑州许昌,安固王尉迟顺亲自送朝廷使者出帐,并命人安排使者用餐、休息,随后转入帐内,看着案上那卷诏令良久,最后长吁一口气。
相同内容的诏令,在一旁的书架已经放了四卷。
朝廷,不,实际是蜀太上妃、尉迟顺的继母王氏,三日之内派了五名使者到郑州告急,附带亲笔信三封,命他尽快带兵北撤,在荥阳驻扎,护卫洛阳并策应邺城,是为万全之策。
对方之所以如此催着他回师,是因为敌军已经渡过黄河、攻占黎阳关(黎阳津),兵锋距离邺城不过百里,邺城已是一日数十惊。
京师告急,尉迟顺知道自己按道理确实应该回师救援,然而当面之敌宇文明大军虎视眈眈,他要想敌前撤退又谈何容易。
从年初到现在,几乎一年时间里,尉迟顺都在和对面的宇文明对峙,大小交战不知凡几,双方大量营寨犬牙交错、相互掣肘,自己若是要撤军,意味着要放弃很多据点,放弃很多兵马。
如此一来,对全军士气是很大的打击。
以将领的立场来看,放弃一部分兵马,保得主力安全后撤,这是壮士断腕的做法,是以大局为重的无奈却又必要的选择。
但对于普通士兵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抛弃。
尉迟顺知道,普通士兵虽然没什么见识,甚至连字都不认得,不知道什么大道理,但士兵们不是傻瓜,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同样会影响他们的想法。
一旦大军“壮士断腕”,抛下各营寨守军于不顾直接北撤,在那些被放弃的队伍以及其他普通士兵看来,这就是让守军自生自灭,什么“大局为重”,根本就不会有人认同。
士兵们会认为,既然上头这次能牺牲一部分人,下次肯定还会牺牲别人,所以傻乎乎的卖命有意思么?
军心不稳,即便主力完好撤到荥阳,将士们也很容易被尾随而来的敌军离间,毕竟如今形势不妙,敌军一部已经渡过黄河进逼邺城,对于普通士兵来说,本来就没有跟着尉迟氏一起共患难的必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