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机会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六章 机会 (2 / 5)
        一座关隘再坚固,守军没了士气,敌人一样能轻易攻下,邓孝儒知道潼关安危非同可,所以对于关防不敢掉以轻心。

        邓孝儒是雍州牧、大冢宰、杞王宇文亮的亲信,他身为雍州司马,奉命领兵据守潼关,要将来犯之敌挡在潼关以东,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一点也不容易。

        潼关是关中门户,是往来长安、洛阳之间必经之路上的关隘,地形险要,但还没有险要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步。

        潼关位于黄河南岸边,关隘北面临河,敌军是走不通的,而潼关以南,虽然是沟壑纵横的台塬地形,但股敌军精锐却可以借此绕过关隘。

        所谓“塬”,是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四周陡峭,顶上平坦呈台状,远远看去,如同许多条沟壑,而潼关南侧的沟壑为南北走向,如同一条条然的壕沟,能挡住敌军主力,却挡不住股精锐。

        所以潼关东南十里还有关隘,名为“关”,据守潼关的雍州军,分兵一部在关驻扎,关和“主关”潼关一样,承受了敌军持续数月的凶猛进攻。

        要守住关中的东大门,光守“正门”潼关还不行,“侧门”关若是丢了,潼关会被敌人绕过去,出现腹背受敌的险情,所以想要据守潼关一线,兵力不能少。

        雍州军除去镇守长安的一部,其余军队分成两支,一支由杞王宇文亮率领,坐镇蒲坂西岸的朝邑,而另一支就由邓孝儒率领,守着潼关及关。

        秦州总管梁士彦,领兵镇守散关,抵挡益州总管席毗罗的大军,关中局势初步稳定,而山南方向,局势也稳定了。

        袭击江陵的崔弘度已经被击败,进犯大别山五关的敌军全军覆没,杞王世子、山南道大行台尚令宇文明做镇安陆,邓孝儒的后任黄州总管、西阳王宇文温出击豫州,占据豫州州治悬瓠。

        宇文温以围魏救赵的方式解了方城之围,连败敌军,迎回落难的子,逼得丞相尉迟惇亲率主力围城。

        宇文氏从一开始的猝不及防,到现在的站稳脚跟,局势愈发好转,但邓孝儒知道这只是表面看上去好,实际隐患不,一旦处置不当,大好局面瞬间就会崩盘。

        隐患就是关陇的那些豪族,还在首鼠两端、作壁上观。

        雍州军主力倾巢而出,聚集在潼关、朝邑,而散关方向还是靠着秦州总管梁士彦守着,留守长安的兵力有些紧张,属于外强内弱的局面。

        一旦那些关中豪族如京兆韦氏等决定投靠尉迟惇,领着部曲私兵叛乱,长安守军未必镇得住,一旦长安出事,位于潼关、朝邑、散关的军队必然军心大乱。

        这种情况很危险,邓孝儒等人不是没有提醒杞王要心,杞王也知道这种情况有隐忧,但没有更好的办法:尉迟氏大军就在眼前,己方若不和对方针锋相对,若等对方攻进关中,万事皆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