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六章 中与不中 (2 / 4)
《荀子》一,多出引用《道经》的内容,《道经》为何?刘炫认为就是《尚》的尊称,因为《虞》云:道经,盖有道之经也。
《尚》难道当不起有道之经的称呼?
对于这个法,杨济立刻进行反驳,他还是用《荀子》作为反击的武器:《荀子》引用的籍很多,引用《诗》则曰“《诗》云”,引用《》则曰“《》云”。
那么引《道经》,明《道经》就是《道经》,没有尊称,不然为何引用别的籍都没有尊称,何故引用《尚》就要尊称?
《尚》是六经之一,凭什么其他没尊称,反倒是六分之一的《尚》要用尊称?
荀子著,有严格的体例,凡引《诗》、《》,皆注明出处,独“人心之危”二语,单标出于《道经》,所以杨济认定《道经》是名不是尊称。
由此反驳刘炫的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这两句,并不是《荀子》引述《尚》,而是《荀子》引述《道经》。
而最后一句“允执厥中”,杨济认为这不过是中原(河南)方言,河南方言事之当可者即谓之“中”,其不可者谓之“不中”,于物之好恶、人之贤不肖皆以“中”与“不中”目之。
其所谓“中”、“不中”,如同南人所“可”与“不可”,“好”与“不好”罢了。
“允执厥中”的“中”,无论身份贵贱谁都能,本来就无所谓深玄高妙,结果作伪者不知道其“中”为一方言,故而连带着抄来的三句,连成四句共十六句圣人心法,简直是可笑之极。
‘真的假的,这样也行!’宇温闻言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从杨济上场之后,他根本听不懂辩论双方在什么,可如今杨济到“中”与“不中”,他终于听懂了!
浓浓的河南口音“中”、“不中”,对于宇温来真是太形象不过,毕竟千年之后,河南话也是这样的,上古时期,几位圣人活动的主要区域不就是黄河流域么?
“东晋时豫章内史梅赜献古《尚》,自称是为孔壁古《尚》,不才认为,身居南方的梅赜可能不通中原河南方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