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四章 懂? (4 / 6)
这个时代的娱,在宇温看来很无聊,参军戏算是例外,而要想标新立异,他选的突破口却是皮影戏。
皮影戏的原理很简单,在一块透光白布后面,用灯光照在皮制剪影上,由艺人一边操纵影人,一边讲述故事,同时配以各种音,以此作为表演。
皮影戏据始于西汉,但在这个时代,皮影戏还是显得稚嫩,而宇温决定将其做到极致,不做就不做,一做就得一鸣惊人。
糅合后世的影视剧元素,用别具一格的视觉、听觉效果,用异变的皮影戏来震撼所谓见多识广的有钱人。
首先是视觉效果,皮影戏需要制作大量的剪影,人、动物、建筑、物品,甚至妖魔鬼怪,这都难不倒宇温,他的见识,可是远超这个时代的。
黄州猪多,猪皮也多,所以皮制剪影不愁原料,而宇温从后世影视剧里汲取的灵感,许多都能靠皮影戏表现出来。
传统的皮影戏,其幕布较,限制了观众的数量,而宇温利用孔成像原理以及玻璃透镜组,山寨了简单的放大器,成功实现了“大屏幕”。
视觉效果有了,接下来是听觉,想要扩大同时观看皮影戏的观众数量,除了有大屏幕还得音效跟上去,这就需要合适的场所,既能容下许多人,也得让后排的观众能清晰的听到声音。
没有音响设备的年代,这很难做到,只能是从声学方面优化剧场的布局,这一行他不太懂,但这不要紧,有人是高手。
人品极差的沛国公郑译,对音却有极高的造诣,他当然不懂现代声学,但听力极度敏锐,宇温觉得这位若是生在现代,搞不好能通过耳机,听出风电、火电、核电、水电对音质的不同影响来。
有郑译这金耳朵做指导,新式剧院的内部格局达到了最优化,各种声源的巧妙布局,能让现场观众获得十分“逼真”的听觉感受。
剧场有了,接下来是器,宇温综合后世的各类器,提出概念后由郑译将其“具现”,经过认真调试,也达到了能够演出的程度。
有了器,还得解决音问题,有的配是宇温来“哼哼”,由郑译谱写成曲,皮影戏的音都是由宇温和郑译搭档完成。
视觉、听觉效果的问题没了,硬件方面解决,还得解决软件方面的问题——剧本。
剧本之一,是大名鼎鼎的《三国演义》,这是宇温再熟悉不过的故事,但编成详细的剧本,是由杨济来完成,在明末,三国演义的故事已经成熟,所以杨济将其编成剧本毫无压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