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章 重逢 (2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74章 重逢 (2 / 7)
        缺点则是传承不广,守成不易,徒弟质量往往是每况愈下,一门技艺难以发扬光大。且古人将技艺视作不传之秘,赖以生存,根本也不愿意公诸于众,久而久之,倒是失传的居多。

        所以一门技艺能传承几千年是不可想象的事。尤其古代战乱很多,书籍焚于战火的情景屡见不鲜。

        人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诸子学术多失传。这是不确的。汉武帝虽然表彰六经,立博士。其实并未禁止诸子的传播,诸子学失传很大程度是因为战火连绵,书籍被毁。刘邦入关,萧何先收秦朝的图书,项羽毁焚阿房宫,大火烧了三个月,这部分图书总算幸存下来。后世像萧何这样有见识的便不多,**焚书的妖孽禽+兽却是层出不穷。

        古代私人藏书很少,皇家藏书最富,许多皇帝昏庸无道,却喜欢附庸风雅,收集图书,亡国之时一把大火全烧了,直是脏心烂肺。

        古代的学术虽然亡佚的很多,后人著书却往往托名古人,赖以流传。仙界风气开放,学宫学府千万,很多学问都进入公开研究的行列。

        不过像阴阳术数之类的神秘学还不乏私相传授的。况且学问和技艺颇有差异,越是注重经验积累的技艺越需要老师指点,技艺学问可能是公开知识,经验阅历则带有私密性,这也是师徒关系带有伦理色彩的原因。

        虽然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若是只知谨守师法,不能继长增高的话,道行往往不如老师。所以除了少数杰出人物,徒弟总是不如老师的居多。

        扁鹊之后再无扁鹊,虽然这一门医术一直在传承之中,后世名扬天下的也只有一个秦越人而已。

        古人私密技艺还有一层顾忌,害怕别人学去后反害自己。大羿教会逢蒙射术,终被逢蒙所害。这样的事情并不鲜见。

        孟子认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徒弟品行不端说明老师也有问题。这种评论未免有些苛刻。古人收徒本来重视品行,甚至在传授中有所保留,但是老师可能在某种技艺上有过人之处,本身的德行未必无可疵议,也未必懂得鉴人之术。况且人类本来就是可善可恶的,老师最多保留惩治的权力和能力而已,何能保证徒弟不作恶?

        但是这并不是固步自封的理由,一门技艺或学问要想继长增高,发扬光大,必须要有更多的传人来研究学习。这些人里面本来有善有恶,世间不会没有恶浊,重要的是有正义之士敢与对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肩道天下,何惧风高浪恶。这种畏缩防制的心理,适足以扼杀自身的生命力。

        “他……他人在哪里?”

        孙雪莹忽然听到孙子楚的消息,不由心潮起伏,情难自已。忍不住追问他的下落。

        孔雀笑道:“我看孙公子医术不错,将他召进府中。安排在一个秘密的地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