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运道 大章节 (4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运道 大章节 (4 / 4)
        这样的环境下,军头们怎么可能不捞?不能封爵,赏赐不公,地位不显,名声不佳,再不捞实际的好处,是不是傻?

        历史上也确实是如此,宁锦战后朝廷很多大员感觉对东虏又获得了优势,有了大炮之后就不惧东虏来攻,最坏的局面也能守住锦州宁远到山海关一线,不会再出现如天启六年元月时那样的惨败局面,这一下真是王八翻潭,什么样的货色都冲了上来。

        袁崇焕这一次的胜利还是相当出色的,比之死守宁远放弃大量辎重城堡的所谓宁远大捷要扎实的多。

        天启六年元月的胜利只是一系列惨败中的唯一亮点,后金兵既没有损兵折将,也没有什么汗王被大炮轰伤的事,只是一时受挫。

        而宁锦大捷确实是相当值得称道的胜利,明军分守两城,两座城池无失,比起当年后金兵连克沈阳和辽阳的过往,再比起广宁一役,不管怎样的袁黑也不要忘了这一点:大规模的会战中,明军对后金的胜利,哪怕是守城的胜利,都是在袁崇焕一个人手里获得的。

        别人的失败有原因,袁崇焕的胜利是假胜利,这种完全为黑而黑的观点其实站不住脚,宁远之战的胜利确实有可挑剔的地方,宁锦大捷的意义是完全抹杀不掉的。

        明军从萨尔浒之战时起,一路惨败,多少文官和将领死在对东虏的沙场之上。多少坚固的城池被一鼓而下,一直到了宁远才有变数,而到了宁锦大捷时,才又出现了一支敢在城外与八旗军野战的明军。

        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只能说袁崇焕确实有过人之处,虽然宁锦之后满桂和袁翻了脸,离开了辽西到了宣大,但赵率教和左辅朱梅金国奇何国纲还有祖大寿之辈都在辽西,可谓兵强马壮,崇祯二年皇太极绕道辽西赴蓟镇,首先就说明一点,在当时来说,女真人并不愿去碰辽西,也不敢去碰辽西了。

        到袁被杀,辽镇和东江一团混乱时,崇祯四年的大凌河之役,彻底又打断了刚复起的辽西军镇,从此明军一方没有进取心,只能枯守锦州和宁远到山海关的这一小片地盘,而八旗也知道辽西打不下来,双方一直到十四年围锦州时才又爆发大战,结果还是惨败告终。

        袁的成功,有偶然的地方,肯定也有必然的地方。一味的说袁好运道,说别的因素,这也是不怎么讲理的行为,为什么好运道都落在袁的身上,不曾落在别的经略督师或巡抚们的头上呢?

        听到李烟客的话,在座的人都知道事态相当严重了。

        退则是被王之臣之流抢走功劳,巡抚一职不保。

        进则任蓟辽总督,把一顶天底下最大的黑锅背到自己的头上来,一旦朝廷与和记真的翻脸,爆发大战,蓟镇现在的这鸟德性怎么可能守的住?蓟镇也铸炮了,三屯营蓟州还有几个重要的边口都会陆续安上大炮,可是光有炮没有人有什么用?不要说和记也有炮,没有强兵守着,光有炮就无敌了?宁远当初有近三万人,加上十一门重炮,差点儿还是叫八旗兵把城墙给撞裂了,和记要是打蓟镇,只要是一年之内,准保能破城而入!

        ------------

        今天这个就不做两章发了,直接一章五千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