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退殿 (3 / 4)
只是现在也不是追究的时候,天启心里却是给袁崇焕记了一帐,这人看来有些能力,但过于大胆,不仅敢于抗上,还敢公然撒谎。
高第的奏报也是到了,当然对袁崇焕抗命不遵,不撤觉华军民的事进行了攻讦,高第的话天半信半疑,但加上宁远这事,使得天启皇帝对袁崇焕的印象十分糟糕。
当然论功行赏是必要的,此前袁已经是参政宁前道,这一仗打完肯定要升巡抚,以其熟悉辽事的特点来当然是在辽东任巡抚了,高第肯定不能留,新任经略在威望和能力上都不能和孙承宗相比,恢复辽东巡抚一职也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的事。
刚刚内阁众人,还有李春烨这个兵部侍郎都是一样的意思。
镇之以静,宁远守住是好消息,虏骑必不能窥探关门,这样最少是把建虏锁在了辽西走廊之外,京师可保无忧。
底下就是建虏撤走,朝廷恢复到大凌河一带的失土,修复锦州和前屯,塔山和杏山各堡,又要耗费大量的钱粮,对辽西的钱粮开销天启开始时是拼命筹措,后来感觉心惊肉跳,再下来都已经麻木了。
那边已经成了一个无底洞,不停的要投入,可以天启皇帝的经历,性格,见识,又怎么能知道做到及时止损呢?
没有任何人能的清楚辽西到底要不要守,如果把高第和王在晋的观点抛出来,皇帝预料得到会是什么样的情形。
就算是天启皇帝自己也不能确定,到底是弃守几百里的祖宗之地,把关外彻底放弃的好,还是继续这样坚守下去。
不过宁远既然守住了,也就只能继续填这个坑,否则前方将士抛洒热血守下来的地方,皇帝却下旨放弃,要是这样的话,天启知道自己的名声就彻底臭了,不仅在文人士大夫中会更臭,民百姓也会认为皇帝应对失措,连宋高宗都不如。
“唉……”
天启长叹一声,自己也不知道心底是何滋味。
几个太监都低着头,在这种场合他们宁愿不话。
内阁的几个阁老也是一样,顾秉谦等人原本就是阿附魏忠贤办事的,内阁地位下降的很厉害,不要和隆万年间的内阁比了,就算是天启四年之前的内阁也比现在强势多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