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五十一章 核心 (2 / 4)
就算半年后能勉强开始贸易,开始时的量也不会很大,相比于现在新平堡和张家口等处到辽东的走私路线,往漠北买卖城的路线实在太远,从开始备货到双方找到合适的出货入货的频率,估计一年时间也是差不多了。
一年内,贸易额能达到五十万左右的规模就谢天谢地了。
从托木斯克到北京要走四个月,回莫斯科的时间也少不到哪去,等沙皇那边知道大好消息,再有大量商人闻风而来,最终形成贸易热潮,把贸易额推到百万以上,甚至更高的规模时,很可能三五年的时间都过去了。
在此之前,三年内回本和赚回来日常维持的开销,还是谢天谢地
收入五百二十万左右,军费开销就几乎全去掉了,加上对北方贸易新路线的开辟的资金,赤字接近三百万孙敬亭一想就感觉脑仁疼。
这一下听要花钱就黑脸的已经不止是田季堂,孙敬亭也是一样了。
这巨额亏空,光凭帐局支抵,恐怕会很危险。
现在帐局的规模倒是比以前大的多,今年的统计数据是以甘肃,宁夏,延绥,固原,山西,大同,宣府,加上蓟镇,京师和北直隶,外加山西临清等处,以大规模过千辆大车的物流水平,带动的各地的帐局存兑规模是五百多万两白银。
整个大明北方,稍有规模,需要用帐局周转存兑的商行店铺,估计最少有七成以上使用了和裕升的帐局。
在北方的商业规模远不及南方达,农经济甚至实物兑实物的商业体系下,这不得不是一个奇迹了。
去年借支的白银就有一百多万,但在几百万存兑的规模下,一百多万的借支规模倒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如果达到借支二三百万的规模万一出什么纰漏,后果就太难想象了。
值得庆幸的就是和裕升借着十三山的事,更进一步的打响了自己的名号,朝廷有一些动作,但对和裕升的影响不大。
现在和裕升的总体形象就是北方的第一大商行,信誉方面还是很有保障,现在军司就是期盼明年的帐局存兑额能大幅度增加尽管可能性不是很大。
真正现银多实力强的多半又是背景很强,比如太监和勋贵们的钱庄,放**的大官绅,茶商,盐商,这些都是大明这个庞大帝国金字塔的顶层,他们哪里需到到和裕升使用帐局王府亲藩们的官店,巴不得一口把和裕升给吃下去,就算他们来了,生意也是断然不敢接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