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 织机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六十四章 织机 (2 / 3)
        中国的城市发展和市民文化,包括所谓资产阶级的发展,从宋时到一个高峰,宋人的市井文化和城市经济规模已经远超前代,可以是当时整个地球的文明之光,可惜文明不敌野蛮,华夏的文明进程第一次被终止于崖山。朱明驱走蒙元,但在恢复文明上也走了很长的路,很多被宋人废止的糟粕,比如活人殉葬就曾经恢复过,廷杖大臣更是汉人王朝没听过的奇闻,一直到明末,大明的城市又重新发展到了可以有高水准的市民文明和城市经济的水平,现在最发达的城市,毫疑问就在江南。

        苏州府,常州府,规模不在京师之下的南京,隔江相望的扬州,还有松江府,浙东的湖州府,杭州府等等,江南十府经济十分发达,城市规模大,人口稠密,拥有独特的地方经济的发达区域。

        比如湖州就特产湖丝,湖笔,他处不及,杭州的纸和印涮业独步江南,南京文教倡盛,经济集江南大成,特别是海贸发达,常州松江各府产布,行销全国,获取极大的利润。

        苏州一府,人口近百万,是京师外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因为经济发达,地方繁盛,北方的战乱和凋敝几乎对江南毫影响,越是明末接近亡国的时期,江南地方越显得文教倡盛,涌现了大量后世闻名的文人雅士。

        张瀚对这些有过了解,不过总不如孙元化这一类江南出身的士谈的通畅透彻。

        “江西的瓷器,浙江的丝,茶叶,我江南的布匹,这几样也是出海贸易的大宗。”孙元化一脸傲然的道所以江南人不止是赚大明的钱,更多的是赚海外各国的银。若是张大人有意在北方与江南争雄,其实对江南影响是有,不过并不算致命。”

        张瀚微微一笑,转头向孔敏行道北方种植棉花和产布的区域,成规模的,是不是只有东昌府一处?”

        “是的。”孔敏行点头道山东只有东昌府出棉最多,商人行于四方贩卖的多是东昌府所出棉花,得益于运河水道,北方的棉花除了江南的之外,就属东昌府的最多。”

        中国的棉花种植,唐时几乎可忽略不计,宋时开始发展,至明时格局初定,真正值得一提的就是江南和山东东昌两处地方,山东的棉花产量当然远不及江南,不过胜在距离北方很近,又有大运河这个运输便利,所以大半出产都行销北方,最少在大同这里的棉花,十之五六是江南那边,剩下的就是山东棉。

        李慎明曾是商人,对这些事很是清楚,当下插话道其实产棉地除了卖棉花外,更多的还是纺织成布,东昌府的纺织场也多,只是规模远不及苏州和松江两府之大。”

        “对的。”孔敏行点头道苏州最大的纺织场,一场有五六千人之多,规模远非山东可比。”

        张瀚轻轻点头,笑了一笑,又转头向孙元化,笑道我打算在这里屯田种棉花,不过这和初阳兄关,要借助大才的,是要制造水力纺织机。”

        “哦,果然是这个。”孙元化虽不大会做官,却也不是笨蛋,不仅不笨,还是万里挑一的聪明人,当下立刻就道张大人开挖南北渠那样的激流干渠,总不会只为了铸压机,再谈起棉花,纺织等事,下走心里就有数了。不过,苏州一带都是用人力织机,水力织机,并人制成过,此事颇有难度。”

        “其实并不难的。”张瀚含笑道非以人力带动摇把和水力带动摇把之分,只要设计好引流,使流水不停,机器我感觉并不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