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 密谋,危机的到来 (1 / 3)
帝辛九年,纣王进一步推行改革,颁布诏令,曰:广纳各项人才,不论出身贵贱,有才则录并同时于朝歌设立一招贤馆,广招天下英才。
这条诏令一出,遭到朝野上下众人的激烈反对,连一向支持的纣王的大臣也保持沉默,显然并不赞同纣王的这项改革。
那些反对者综合的意见就是,绝不能任用那些卑贱的贫民甚至是奴隶,只有宗室和贵族才是大商真正能依仗的栋梁。由于目前还没有类似科举制这样的人才聘用考试,当官要么凭着宗族的势力,要么凭着贵胄名人的推荐,许多社会下层的人才除个别运气特别好能当上小官外,其余基本都流失在外。
面对着群臣的激烈反对,纣王不由恼怒,这些宗族子弟,或墨守祖制,或只为自己家族的小团体利益考虑,何曾有过大局观,如果一直这样展下去,朝廷上下真正的人才会越来越少,总不能靠皇帝一个人的才能支撑起整个国家吧!
而最重要的是如今朝廷上下如今都是贵族势力当道,就连站在自己身边的大臣都是隶属贵族一脉,纣王想要王权巩固,彻底废除贵族公议制就必须引入新的血液,打破旧有的格局。
“好了,都给寡人闭嘴!”纣王面带厌恶地看了看那些义愤填膺的大臣,举出了一个例子:“昔年武丁圣君即位之时,未得良佐,三年不言!后得贤相傅说,才得大治,复兴盛世。寡人问你们,这贤相傅说,是何出身?”
大臣们纷纷低头不语,赵启胆大,上前奏道:“傅说贤相乃上苍托与圣君梦中贤才,自是非比寻常。”
商王武丁是一位胸怀远大,有志励精图治的帝王。他即位以后,在贵族中找不到理想的得力助手,三年没有表政见,大政交由内大臣处理。直至现良材傅说,但这傅说却是奴隶出身,武丁知道贵贱等级分明,是商代难以越的“雷池”。要不拘一格选拨人才,必然会遭到王公权贵们的坚决反对。因此利用臣民信奉鬼神编个故事:上苍托梦引见,一个可以辅政的圣人,就在王国之境中。为此才顺利将做苦役的傅说提拔为官员,最后官居丞相,正是有了傅说的辅佐,才有了那著名的“武丁盛世”。
“大胆!你非寡人,又怎知上苍没有降兆于寡人?”赵启闻言赶紧谢罪,纣王灵机一动,趁机假托昨夜梦见仙人启示,才有这广纳贤才的决策,群臣中有些人虽然怀疑,却迫于威严不敢多问,只得通过了这项朝议。
然而,贵族们十分排斥纣王的这项决策,他们表面上赞同,但暗地里阻挠,致使新政不通,纣王知此却是束手无策。无奈之下,纣王竟想出一刑法“炮烙”之法:在铜柱上涂抹膏油,下面燃烧炭火,教犯人赤足在铜柱上走过,那是一定要滑下去的,滑下去便恰恰跌到火炭上烧死。
纣王用此重刑当着众大臣的面处罚了一些贪赃枉法之徒,借此狠狠的威慑住了众大臣,大臣们心怀恐惧,再也不敢对纣王的政令有所阻挠。但朝廷内部那些怀有异心,蠢蠢欲动的家伙却更加活跃了起来。纣王此项改革虽说受到底层百姓的强力支持,但却严重的破坏了贵族体系,可以说是不得统治阶级的欢心。
帝辛十年,四大诸侯率八百藩镇连襟进京朝拜。然纣王兄长微子启秘密前往渑池与四大诸侯密会。
诸人一落座后,微子启开口道:“四位贤伯,请恕孤王不请自来之罪,孤王方才路过池,听闻四位贤伯在此,特来一会。”
在座的都是心机之辈,知他此言不过是借口而已,必有下文。果然就听微子启说道:“此处没有外人,孤王也不妨直言了。”
崇侯虎露出戒备的目光:“殿下,有话请直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