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 战略反击 (1 / 4)
第十二章战略反击
中队在东南战场上发起反击,确实对东北战场上的局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七月二十七日,陈必时指挥的东南军在江苏南京、安徽黄山、江西上饶到福建南平的整条战线上发动了战略反击,总计投入二十七个集团军、一百四十个师、约一百三十万地面部队。为了配合东南军的战略反击行动,由王虞珉指挥的华中军还在安徽芜湖与铜陵两地发动了反击战役,投入十个集团军、六十多个师、约五十万地面部队。
从兵力投入来看,这是东南战场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反击行动。
战斗主要集中在南京与芜湖两地,陈必时的战略意图也是击溃盘踞在南京南面的美台联军,解除南京的威胁,在苏南地区打开局面。
因为中队的反击来得很突然,之前几乎没有征兆,所以美台联军仓促应战,来不及调整**,只能让各部队就地坚守。
这也不难理解,赤山会战打响后,美日联军进军华北,北方战场成为绝对重点,中队的所有行动都围绕着北方战场展开。加上狄劭康留守北京,全力支持罗耀武在华北地区的作战行动,尽可能的为东北军增补主战装备,送往东南战区与华中战区的装备大大减少,东南军与华中军一直没有获得发动战略反击的资本。
受此影响,就连帕特里奇都没有察觉到南面的危险。
在帕特里奇看来,中队在北方战场上疲于奔命,哪有能力在南方战场上发起反击。
虽然从时机上看,在美军集中了大约三分之二的主力部队攻打北京的时候,中队在南方战场上获得了宝贵的反击机会,但是在兵力不足、且各作战部队的战斗力没有任何保证的情况下,反击只会增添伤亡,削弱南方战场上的防御力量。
更重要的是,将四个主力师派往北方战场之后,帕特里奇就让南方战场上的美台联军由攻转守。从二零一四年三月份开始,美台联军就在加固南方战场上的防线,特别是在南京附近地区,美军调动了数千台工程设备,在几个月内建起了一道纵深接近一百公里的防区,将整个苏南地区都变成了防御战场。
正是如此,帕特里奇一直认为南方战场上的防御部署固若金汤,没什么好担心的。
事实上,确实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发动战略反击的时候,东南军与华中军除了兵力不成问题之外,其他各方面都有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