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士气斗志 (4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士气斗志 (4 / 5)
        虽然在组建游击队的时候,罗耀武非常谨慎,从来没有放松过对游击队的控制,比如每支敌后游击队都由他亲自任命最高级别的指挥官,并且为每一支游击队安排了指导员,专门负责游击队的政治思想工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罗耀武的这些安排却是漏洞百出,经常被人钻空子。

        就拿任命指挥官与指导员来说。

        在罗耀武接受调查之前,还能做到异地任免,即从主力部队抽调军官。在罗耀武回京接受调查的时候,这一标准没有得到执行。更重要的是,在沈阳遭到围攻的时候,姚万平病急乱投医,成立了几十支敌后游击队,而当时主力部队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基层军官,也就无法为每支游击队任命两位外地首长。

        罗耀武回到东北前线的时候,游击队的情况已经变得非常复杂了。

        随后几次大会战,东北军的主力部队相继遭受重创,即便是第十五集团军、第六十五集团军与第二十六集团军,也有超过九成以上的官兵是东北本地人。在此情况下,罗耀武也不可能把主力部队仅有的骨干力量分给游击队。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东北地区的游击队就完全由东北人掌控了。

        毫无疑问,不可能指望每一个游击队员都有崇高的政治觉悟,也不可能让每一个游击队员都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事实上,绝大部分游击队员参加抗战的根本目的是保家,而不是卫国。

        虽然没有准确统计数据,但是有理由相信,基本上每一个游击队员都有亲人死在侵略者的手种,哪怕只是战争的附带伤害。

        也就是说,游击队员首先考虑的是家仇

        毫无疑问,这种报仇雪恨的冲动给予了游击队强大的战斗意志。问题也同样明显,即这种一时的血气之勇,最多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当战局恶化,游击队的伤亡逐步增大,失去亲人的痛楚渐渐消退,游击队员就得考虑一个问题,在手刃了仇人之后,游击队继续战斗下去的意义是什么?

        这下,问题就出来了。

        别忘了,游击队的主力是年纪在二十岁到三十五岁之间的青壮年男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