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三章 虽败犹胜 (3 / 4)
虽然在这场战役中,美军的伤亡并不大。到十四日夜间,也就是第十六集团军放弃了集体抵抗,开始分散突围的时候,美军只阵亡了一万多人,伤残军人不到两万,比帕特里奇最初的估计低得多。但是在东北战场上,美军的兵力本来就不占多数,充当主力的、特别是在战线后方,一直是日军。
这就是问题所在。
即便在前线战场上,日军的表现乏善可陈,可是在后勤保障上,美军仍然得依靠日军。
没有日军的掩护与支持,美军的后勤保障就得不到保证,补给线也没有安全可言,前线进攻自然无从谈起。
这一点,在突出部战役结束之后体现得非常明确。
美军在十四日夜间占领了敖汉旗之后,足足停留了一周,直到二十一日才开始向赤峰推进,而这比帕特里奇预计的多了三天。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日军伤亡过大,没有足够的兵力保护后勤补给线,也没有办法为美军提供足够的支持,使得帕特里奇不得不让大批美军执行后勤运输任务,从而拖累了进攻行动。
当然,问题远没有这么简单。
从根本上讲,美日联军能够在突出部战役中取胜,除了帕特里奇的指挥因素,特别是他坚定不移的按照战前计划行动,没有因为锦州遭到攻击而放弃进攻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队守卫的防线并不牢固,没有像医巫闾山那样的天然屏障,也就没有办法在战线上固守。
如果换个环境,美日联军的进攻行动肯定不会如此顺利。
接下来的进攻正是如此。
虽然美军**底拿下了赤峰,完成了从北面迂回攻击北京的部署行动,但是在接下来的进军中,不管是从东面攻打山海关,还是绕道赤峰进军承德,美日联军都得在易守难攻的地理环境下作战。
在此情况下,日军的支持显得至关重要。
因为美军将主力放在赤峰,妄图绕过山海关,所以美日联军的后勤部极限长达一千多公里,期间三分之二在山区。
由此可见,如果没有足够的支援力量,美军的进攻很难得逞。
如此一来,帕特里奇不得不放慢进攻步伐,等到日军的补充兵力全部到位,并且巩固了后方补给线之后再发起进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